|
朝鮮核試不但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而且對中國歷來的對朝政策都形成衝擊。 |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評論員 張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訪美,在鞏固日美同盟之餘,非常希望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搬來美國這個“救兵”,“給中國點顔色看看”。在美國,安倍大談釣魚島爭端,並且宣稱“日本回來了”。可笑的是,日本走過嗎?難道日本繼“脫亞入歐”、“脫亞入美”之後,現在要“脫美回亞”了嗎?我們暫且等待以觀安倍的“跳樑表演”。
與此同時,由那個喜歡“惹是生非”的朝鮮不管不顧,公然挑戰國際社會的底線進行核試掀起的朝鮮半島的嚴峻局勢加劇了東北亞的乖張戾氣。以此來看,朝鮮擁有核武器將是遲早的事(朝鮮自己已經宣稱是核擁有國),如果朝鮮被新接納為核國家,越南和印尼等其他亞洲國家最終也會加入核俱樂部,從而改變亞洲的戰略格局。但這顯然將危機中國的利益。朝鮮半島核危局中,朝鮮核試、核爆的危害中國首當其衝,其次才是美國、韓國以及其它國家。
朝鮮核試不但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而且對中國歷來的對朝政策都形成衝擊,甚至在中國國內民眾中造成了一種對朝鮮的“憤怒”,與此同時,如何應對和“制裁”朝鮮其實也是對中國外交策略的考驗。
在東北亞這兩大熱點問題上,涉事國家以及關聯國家之間既有微妙的縱橫博弈,也有蕭殺的劍拔弩張,或許稍不留神就會引發東北亞的一場危機。南海、釣魚島、朝鮮核試等等,都是中國成長為全球性大國道路上的一個個期中考,或許只有這些問題能考“及格”,中國才能真正“配得上”全球性大國的稱號。
實際上,加之南海爭端、中美亞太摩擦等問題,中國的周邊外交亟需進行戰略轉型和調整,任何的應對之策不應再是應景之作,也不應再是應急之需,迫切需要的是應用之備的戰略思維和政策。中國在某些熱點問題上採取的反應,要與中國的整體戰略和政策相結合,既有前置條件,又有後續管控,中間則是合理、適度、有收有放的應對策略。中國需要在周邊構建多個戰略支點,支撐中國的周邊戰略格局,增強中國外交的靈活性。當然,中國的政治勇氣和外交智慧將隨著中國應對周邊乃至全球性難題的過程而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