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總統府”冷處理的態度以觀,無非著眼於當前兩岸交流,政府仍須維持“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原則,政治接觸的時機和條件都未成熟。在此原則下,對內可以避免在野黨藉題發揮,抨擊政府已接受大陸“一個中國”框架;對外則避免美國誤解,以為台灣正準備與中國大陸展開政治接觸。
社論說,更重要的是,連戰去年在APEC與胡錦濤會晤時,即建議由兩岸智庫、學者共同舉辦和平論壇。這次又強調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應由雙方民間與學者進行廣泛交流與研究”,參照不久之前,中共舉辦的對台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足見連戰的主張已為大陸方面接受。
大陸方面的主張與連戰不謀而合,說明對連戰高度重視,但也反映大陸方面似乎有意將其領導人與連戰的溝通,當成兩岸高層對話的主要機制,這對馬英九希望完全主導兩岸政策,當然有一些落差,而不是馬英九所樂見的。然而,兩岸政治談判雖仍不應啟動,但兩岸政治對話已無可避免,畢竟經濟問題無法完全與政治脫鉤,兩岸互設辦事處也必然摻雜許多政治性問題。
社論說,試想:若沒有溝通怎能化解歧見?若沒有對話怎能達成共識?雙方在政治議題上沒有做出妥善安排,又怎麼可能互設辦事處?是故,政治談判固然不宜躁進,政治對話卻已不能不觸及,從民間特別是學術界展開交流研討,然後再循序漸進,已到預為之謀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