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針對蔡正元以康世儒案為例,強調法院判例已說明任期未滿也應視為一任;其實,康世儒已任滿一屆竹南鎮長,請辭第二屆鎮長時,任期已過半,繼任者甚至未經補選,直接由縣府指派,情況與馬英九完全不同。更何況,康世儒案是依《地方制度法》論處的公權力機關事宜,而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卻是受到《人民團體法》與《中國國民黨黨章》規範的黨內自治事項。二者本質完全不同,根本不應混為一談。
要言之,馬英九除了在法理解釋上有其續任黨主席的合法性,更應強調他勢在必連任的正當性所在。也就是,對台灣社會與民眾而言,最關注的主要應該是馬英九的“總統”任期還有3年多,期待執政的國民黨能帶領台灣社會走出亂局與困境。馬英九的弱勢領導建構了自己的困境,續任黨主席,黨內有些雜音;但若不續任黨主席,可以想見第一張骨牌就是民調支持度甚低的內閣,勢難再得到國民黨的全力支持,沒有執政黨為後盾的任何人事案,都可能在立法院處處受挫,政策推動將更顯困難,使得過去一年的亂局不但無解,還可能更糟,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想連任黨主席的馬英九,必須展現自己決策與領導上的魄力與決斷。
台中市立委補選的省思與效應
台中市立委補選算是一場區域立委補選,卻被拉升到最高層級的“教訓馬總統”的意涵。形式上,台上演的是顏氏父子“代父出征”的傳統戲碼,場邊卻混雜著高亢的“藍綠對決”的配樂。尤其弔詭的是,被綠營視為主打對象的馬英九,卻因顏家刻意要求“保持距離”,自始至終並未現身輔選現場。
回顧去年元月的立委選舉,顏清標在此選區大勝對手將近4萬票;一年後,顏寬恆卻僅以1千多票驚險勝出,選情變化不可謂不激烈。無黨籍的顏清標,憑恃長年的地方服務與宗教人脈打下的根基,竟在短短一個月遭到嚴重威脅,民進黨的造勢能力確不可低估。從政黨競爭的角度來觀察,選民藉選票發洩對“馬政府”的不滿則痕跡斑斑,不可輕忽。
顏寬恆之所以險勝,原因是戰略、戰術之運用成功,主打“悲情牌”與“服務牌”,巧妙以“五個大人打一個小孩”為訴求,即將入獄的顏清標又搏命演出,對同情弱者的選民確實發揮一定作用。加上藍營成功整合,紅、黑兩派鑒於此役一輸,無異台中海線全面失守,乃在高度危機感下團結一致全力相挺。
根據學術研究,由於華人文化重視血緣傳承,選民對政治人物的社會關係認同,常能高比例轉移到該政治人物的直系親屬上。此次台中市立委補選,雙方採取的戰略、戰術差異很大。民進黨陳世凱將選戰定位於政黨對決,全黨“天王級”政治人物都參與輔選,各種宣傳不遺餘力,不僅訴求“罷馬第一戰”,也對顏清標加以批判,這些作為並非全然無效,這是陳世凱得以在多數鄉鎮領先,並最終獲得民進黨在此選區前所未有高票的原因。
然而,沙鹿鎮顏家在沙鹿與相鄰的龍井經營數十年,沙鹿龍井地區的民眾頗有受惠於顏家者。在補選的投票率不高之下,訴求社會關係認同的顏寬恆,由於其支持者投票意願較高,乃能在其家鄉沙鹿大勝而最後當選。顏寬恆的勝選,體現了對選民投票行為的正確認知以及因而採取有效的戰略戰術,是選戰取勝的重要關鍵。要言之,能守住這關補選,主要靠的是顏清標的實力,而不是國民黨的動員;亦即,顏寬恆險勝,主要可歸功顏清標地方耕耘績效深厚,及壓低選戰層次的戰略奏效。
尤有進者,此次立委補選的結果,對國、民兩黨而言,各有不同的啟示。對民進黨而言,可體會到藍營的基層經營優勢是無所不在的,若持續發動罷免運動,將成政治虛功;再者,顏的勝選,也可視為選民教訓了民進黨,讓“罷馬第一戰”出師不利,警告民進黨不要製造無謂的對立、增加社會不安。因為綠營不僅是與顏家基本盤對決,還與不同意罷馬(也就是反對社會動盪)的民意對決。超過五成反罷馬的民意,也可解讀為雙方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民進黨此次實際得票並未超越該黨基本盤來看,罷免案絕非大有可為,反而可能是國、民兩黨聲勢消長的轉捩點,使得蘇貞昌很可能成為“馬政府”的大貴人。而蘇貞昌原有意藉此役勝選,奠定他在民進黨的領導權威,使黨內“天王”定於一尊,黨權掌握在一人之手,但事與願違,他不僅要概括承受失利的責任,未來與蔡英文“兩個太陽之爭”也勢將持續下去。蘇貞昌能否在2014年連任黨主席,進而主導“七合一”選戰,將又添變數。
至於此役對於國民黨的啟示,從顏寬恆儘管在沙鹿、龍井大勝,但所有地區得票都呈現萎縮,不能不說國民黨的鐵票倉已有鬆動的跡象,堪稱一大警訊。此役雖國民黨保住了面子,但未來無論是立委選舉,台中市長選舉或總統大選,都將面臨更艱難的挑戰。國民黨絕對不能以顏寬恆勝選為藍軍穩固政治版圖,並澆息民進黨“火大遊行”後的聲勢,以及為“罷馬”築起一道防火牆,而差堪告慰,反而必須提出更可行的政策、更到位的服務,以及紮實經營基層,才是往後勝選執政的保證。
期待江內閣能記取教訓 開創嶄新未來
自馬英九2008年520上台以來,浮上財經團隊的人士,甫上任時,包括陳沖院長,難道不曾被各界看好嗎?何以5年下來,折損至如此不堪的地步?
陳沖一年前就任閣揆時,他自許是“富民閣揆”,但外界都視其為“專家內閣”,可以忽視短期的民粹壓力,大刀闊斧的進行長期改革。正因如此,陳沖就任時,輿論一片喝彩。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台灣經濟難有起色,民眾“無感”日益增加;就專業而言,財經內閣成績普通。
而不論財經專業,陳內閣在政治敏感度又稍嫌遜色。這一年來,陳內閣確實進行不少必要的改革,不論是油電雙漲、課徵證所稅及壓軸大戲─退休年金改革,這些都是不受歡迎的改革,民意強烈反彈,不但讓陳內閣陷入泥淖之中,更重挫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
究其原因,乃陳沖就任一年來,所面對的主要課題,不是“財經”,而是“政治”。如油電雙漲、證所稅及美牛案,雖皆有“財經”因素,但都被炒作成政治議題。為何陳沖自稱“不是成功的行政院長”,主因是他遭遇到相對困難的“政策”(如證所稅),又再加上相對拙劣的“政治”操作技術,癥結則在他“沒有強烈的政治性格”。
改革路確實難行,但並非都得如此。陳內閣行路難,並非專業必然被民粹所淹沒,而是在爲政策辯護、讓政策過關的能力有所不足。換言之,就是缺乏政治能力,陳沖自認沒有政治性格,這也許是行政官僚的優點,但肯定是擔任“閣揆”的限制。
尤有甚者,5年來專業的財經團隊無法做出讓民意“有感”的績效,問題恐怕就出在他們太執著於財經專業,而忽略了當前財經領域早與社會其他環節緊密相關,思考財經若不能連帶想到可能衝擊,或可能連結的其他議題,財經遭遇挫折的機率必然大增。換言之,此時此刻即使財經專業,也要眼觀四方(其他“部會”的意見),耳聽八方(民間領域的聲音)。
此次起用江宜樺,有人批評“近親繁殖”,但江在內政部長及副閣揆任內,協調、整合、領導的能力評價不差,加上以他柔軟身段,使命必達性格,馬打江這張牌,是不錯的開局。雖然江是政治學博士,但這並不保證他懂得現實政治或政治操作,但至少他應瞭解,領導政府施政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政治能力。往後,江宜樺的任務即在設法使內閣快速脫離內耗空轉的政治大泥淖。即以今年的政治大戲來看,年金、核四、十二年國教、“立委與總統”罷免案等,都能使內閣深陷泥淖,難以脫身。
換言之,不久的將來,幾項財經議題必將連連叩關。新閣才要上路,美豬又來攪局,殺傷力只會比美牛闖關更大,財經部會如何能不與外交、農政、乃至“國安”等系統,嚴密合作?甚至連與在野黨的溝通都極重要,否則很難一致對內與對外。可見哪個財經議題不與政治相互勾聯。
陳沖自認“沒有政治性格”,若能不使“政策”敗於“政治”操作,即可視為具備“政治性格”或“政治能力”。覆車之鑑,江宜樺應記取教訓。期盼江出任閣揆後,不但能清理地雷四爆的斷垣殘壁,尤能創造並領導激勵人心的政經議題,帶領民眾走出內耗空轉,邁向撥亂反正、脫胎換骨的亮麗新局。尤其在當前情勢中,若欲跳出政治泥淖,唯有藉助於創造可打動人心的經濟願景,並進而在經濟面開創出一道宏偉的氣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3月號,總第18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