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走過十年總理任期 溫家寶書橱裡的書已裝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8 11:05:31  


 
  在此背景下,時任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開始在全國地質系統考察幹部,為部級後備幹部選將。

  “從1980年開始,先後組織了五批這樣的考察,涉及三十多名中青年幹部。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批和第四批考察。”2010年1月13日,在孫大光去世五周年紀念日,溫家寶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回憶文章,稱:“我們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就是這樣從山溝裡被選拔出來,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

  在西北山溝裡磨礪十四年後,1982年,溫家寶由甘肅調入北京地礦部,擔任正局級的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

  從地方到中央

  赴地礦部工作後,溫家寶曾經給潘桂堂寫去一封信:

  “經中組部批准,上個月我已調任地質礦產部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這對於我來說有著一副不輕鬆的擔子。前面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困難很多,我還是堅持這樣的人生要義:聰明老實,且多聞多思,實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公道自在人心。”落款時間是1982年12月19日。

  1983年,溫家寶就升任地礦部副部長,分管計劃、財務等工作。

  對於孫大光的知遇之恩,溫家寶心存感念,即便後來到中央工作時,也不忘逢年過節看望老領導。“我父親不過是發現了一個人才而已,他只是做了一個伯樂。”孫大光之女孫茜苓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溫家寶調入地礦部後,大學同窗潘桂堂常赴北京出差,幾乎每年都會見他一面。上世紀80年代,地質工作正面臨經費短缺的困境,即便如此,潘桂堂也從來沒有請老同學“走後門”,“我們的青藏高原項目都是按程序一步一步報上去”。

  但作為地質專業出身,溫家寶的確非常重視地質事業的長遠發展。“國務院做出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就是他當副總理後期的事情。”潘桂堂認為,1998年地礦部被並入國土資源部的影響很大,“這個決定以後的十幾年,是地質工作最輝煌的時候。”

  在地礦部副部長任上不足兩年,1985年春天,溫家寶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據人民網2012年報道,溫家寶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重用,主要因為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選幹部不任人唯親,很重才幹”。胡耀邦挑選標準有四個:副部級以上、年輕、學歷較高和有才能。一位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近10年、作為溫家寶直接下屬4年多的人士說,“中組部考察時,發現他各方面才能很全面,人品也好,而不僅僅是個只懂技術的幹部。”

  關於這段往事,胡耀邦之子胡德華曾對《東方早報》回憶:“王兆國同志跟我講過,當時他是中央辦公廳主任,他就跟我父親提出來,說:‘中辦還要有一個副主任,耀邦同志你看選誰好?’父親就說:‘中辦這個崗位非常重要,你要選一個非常優秀的幹部,最好選一個我不認識的幹部,要選你認為最優秀的。’因為如果選他認識的,將來一些原則問題不好處理。這樣,兆國和中組部專門挑選了家寶同志。”

  從中辦副主任到主任,溫家寶給下屬留下工作非常細致的印象。“我們寫的文件,包括研究室的領導都覺得沒問題了,他還是能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措辭不當等。”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在中辦工作過的吳稼祥覺得:溫家寶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

  之後,溫家寶從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分管的事項愈發繁重。1992年後,溫家寶以政治局委員身份兼任書記處書記,主管財經、科技、農業和農村工作,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防汛總指揮部總指揮等職務。

  “溫家寶是個開明的人,對不同領域的知識都能包容。”香港專欄作家馬玲分析。上世紀90年代,溫家寶在家中也告訴李溥,“每天無論多忙,睡覺前他一定看書一個小時。”

  從每年兩會後的記者招待會,到各種即席講話中,溫家寶喜歡引用中國古詩詞。李溥就聽說,溫家寶父母搬到北京以後,他父親很快就到書店買了一本《明史》,“因為溫家寶家裡二十四史就差這一本,他父親給他補齊了。”

  南開校友、台灣女作家齊邦媛寫的《巨流河》溫家寶非常喜歡,還推薦給南開中學的老師閱讀。李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伯苓之孫張元龍聽說後,2012年赴台灣訪問時特意面見齊邦媛談及此事。齊邦媛為溫家寶簽字贈書一本,帶回來通過我轉交給了他。”

  敢負責任

  1998年3月,溫家寶在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並在隨後出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那一年夏天長江抗洪搶險行動中,溫家寶擔任總指揮。

  據人民網報道,當時,湖北武漢汛情告急,荊江已超過國務院規定的分洪爭取水位,輿論急切要求炸毀荊江大堤,分洪以保武漢三鎮。當時難以抉擇,如果炸堤分洪,公安縣將化為澤國,40萬人無家可歸,並造成15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而萬一決口,武漢三鎮將遭淹沒,損失更非千億元所計算。

  作為前線總指揮,溫家寶最終決定固守大堤。經過護堤官兵艱苦卓絕的努力,大堤保住,洪水終於退下。溫家寶後來曾跟老同學潘桂堂說起此事,“除了根據自己的專業做出一些判斷外,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聽了氣象專家和水利專家兩方面意見,沒聽當地人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