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治大城如烹小鮮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吸引八方來客。常住人口接近2400萬,上海在尋求承載力與“融城夢”之間的平衡。
問:外來人員想享受均等公共服務,比如對異地高考訴求強烈,上海如何解決?
楊:上海歷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既要嚴控特大型城市人口規模,又要善待外來人員,我們將堅持“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的取向,健全居住證與基本公共服務待遇掛鉤、梯度化的制度,改善來滬人員基本公共服務。
問:面對霧霾,“美麗上海”怎麼實現?
楊:上海有個三年環保行動計劃,現在進行到第五輪。以前側重於治“水”,今後會加大大氣治理。我們將根據已知的霧霾形成原因,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機動車排放控制,全面推進燃煤污染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防治,加大揚塵控制力度等。此外,還將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力爭用若干年時間,使上海全面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心聲:“我和這個城市同呼吸共命運”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59歲的楊雄除了在西雙版納插隊8年和外出求學外,一直工作在上海,直至走上上海市長的崗位。
問:從1985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畢業至今,您一直在上海工作。對上海,有一種什麼感情?
楊:我生在上海、長在上海,中間插隊當知青,1977年考大學,然後又讀研究生,再回到上海。我和這個城市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這一代人比較苦,像我比較幸運,我的很多同輩人--小學同學、雲南知青,回城後工作都很艱苦。我覺得有責任把這個城市建設好、管理好,讓市民能夠不斷地改善生活狀況。我既是建設者,今後老了,也是這個城市發展成果的享受者。
問:希望上海市民若干年後對您有一個什麼樣的評價?
楊:作為市長,首先是市民;今後不做市長,就是一個普通市民。圖名也是一種私心,會妨礙你的公正思維和決策。現在就是認認真真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在任期裡面能夠扎紮實實為上海人民,為國家多幹一些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