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調結構——新的全球產業“紅利”
“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抓住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這一工作重點,使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品質、增加效益、增強後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審議中,著重談及中國產業現代化。
工業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做強先進製造業;通過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中國在全球產業和價值鏈中不斷上移挺進的過程,既是對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技術競爭的回應,也將在客觀上助推新一輪國際分工調整和產業結構變革,重塑全球共贏的新格局。
印度學者費爾南迪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集中度在降低,這對周邊地區是實質性利好。”
而在拉美專家弗拉加看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僅能帶動鄰國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還可以在產業分工中騰挪出更多機會。像墨西哥這樣在對美貿易上與中國存在競爭的國家,未來有望填補中國產業鏈上移後留下的“空間”。
“補位”之外,還有“啣接”。從兩會勾勒出的大圖景可以看出,中國將通過創新突破發展瓶頸。歐美企業擁有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清潔能源等先進技術,可以嵌入升級中的中國經濟程序。
“產業升級背景下,跨國企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不同地域都能找到大把機會,英國企業應該抓住契機,進入這些高附加值行業。”倫敦市長經濟顧問李籟思的眼光很犀利。
泰國專家帕提瑪則認為,中國的產業升級,除了吸納發達國家的技術成果外,還可對發展中國家實現“技術轉移”。中國近年來向泰國輸出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就有效改善了當地的能源結構。
當然,中國產業向上邁進之路並非坦途。歐美國家已提出再工業化,致力搶佔新的產業制高點。而中國尚未成功轉型的低端產業也將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短兵相接”。中國未來如何在與高、低收入國家的“雙線競合”中發展,將成為新一屆政府面對的重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