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面蘋果(漫畫) |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美國《僑報》3月24日載文《蘋果中國為何傲慢?》,摘要如下:
經大陸央視3?15晚會曝光後,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因DSG問題可能導致動力輸出中斷,決定自4月2日起,召回38萬餘輛缺陷汽車。但同時被央視曝光的 “蘋果”,因售後期限存在美歐市場長、中國市場短等明顯歧視中國人的問題後,至今卻無誠懇舉措。
大眾召回問題汽車雖是“亡羊補牢”,但仍算給了中國消費者一個有效說法。可“蘋果”除回覆一句“高度重視每一位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並無對質疑的充分回應,更沒有採取任何有利中國消費者的實質性舉措,難怪消費者戲謔其“嘴硬”。
同樣是在華外企,為何態度迥異?從行業本身來看,汽車競爭激烈,無論外企品牌還是國產汽車,在龐大消費市場中,都沒有一家獨大,這也就導致了汽車企業在質量問題被空前質疑後,不敢怠慢,以誠懇的補救換取生存市場。
而蘋果則截然不同,雖然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亦很激烈,但蘋果以其創新與口碑,江湖大佬地位,難以撼動,那些不惜賣身、用助學貸款買蘋果手機的青少年們不是層出不窮嗎?於是,即使中國媒體中的老大發起挑戰,那些“果粉”依舊真心護住,質疑央視打假動機;縱使其傲慢被千夫所指,蘋果依舊敷衍。
很顯然,蘋果之所以傲慢,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高貴”無人動搖,當市場有強大的對手時,高貴者就自然不再高貴,因為對任何懷疑的怠慢勢必關乎其生存。那麼,為何蘋果明目張膽的歧視,僅僅有輿論的批判,卻沒有法律的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