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美國《僑報》4月16日載文《籠住腐敗舌尖 需多管齊下》,摘要如下:
近日大陸官媒集中展開對地方官員違反“八項規定”的批評性報道,從《人民日報》到央視《新聞聯播》,地方官員的違規、醜陋行為被陸續曝光。包括北京、沈陽等城市在內,官員明吃變暗吃,隱秘的私人會所漸成“舌尖腐敗”新窩點。官媒批評性報道的增多,體現出了習李重拳整頓吏治的連續性,也反映出要籠住官員們的腐敗舌尖何其難也。
為免去“頂風作案”官員的後顧之憂,私人會所要麼藏身古寺,要麼栖身公園,外表低調,內飾別有洞天,更不乏清代直隸總督府類的“皇家庭院”。珍饈美味,人均6000元人民幣,非圈內人介紹,不對外營業。其口號就是“精英、私密、尊貴”。
官員們的舌尖如此非常,實乃積重難返。
首先,飯桌腐敗不僅在於吃什麼、吃多貴,而在於跟誰吃。天下沒有免費的白食,推杯換盞的潛規則交易均藏匿於其中。如此辦事理念不除,公款吃喝難禁。其次,偷吃意味忌憚,卻也同樣意味著心存僥幸。不少官員觀望著,轉作風就是一陣風,飯可照吃,但範圍必須小,地點越偏越好。“避風頭”觀念下,私人會所盛行不足為奇。某會所甚至爆料,全國“兩會”期間,生意也未受影響,官員多是“人落車走”,不留痕跡。
這些現象表明,中南海的政令,中央媒體的揭批,輿論的炮轟,都未能根除公款胡吃海喝之風。自新政頒行以來,在京城為公眾熟知的一些官員消費場所業績大幅下滑,令外界樂觀政令之效,但莫說京城一些更隱蔽的“官消”所在不斷被爆出,“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在有所收斂後卻也另辟蹊徑,揮霍有增無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