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吳連賞(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4月19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灣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吳連賞認為,以台灣與大陸目前的關係,最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在“後ECFA時代”透過與大陸經濟緊密連結,讓台灣有更大的自由化空間,這絕對是台灣在未來兩岸關係裡面的關鍵。
他表示,台灣政府應該要給大陸一個明確的訊息,要讓台灣跟大陸之間簽訂的ECFA發揮最大效用,大陸應該要積極的幫助台灣簽訂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與CEPA(更緊密貿易協定)等自由貿易協定,讓台灣走向國際的經濟舞台。
吳連賞表示,我們應該觀察大陸對台灣加入相關的“國際經濟協定”的態度。譬如說,在“10+1”、“10+2”、“10+3”以後,如果這些國家都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沒有,那我們簽了“ECFA”的效益就會大打折扣。
吳連賞舉例,自由貿易協定全世界有200到300多項,但台灣沒簽幾項。舉韓國與台灣做個對比,台灣北高雄的岡山、路竹、燕巢是全球很最重要的一個螺絲、螺帽工業聚落。美國與韓國簽了 FTA之後,所以出口訂單被韓國搶去了大半,韓美零關稅,台美則是少則3%、多則6%的關稅。因此台灣在關鍵時刻要盡快走向與美國FTA簽訂的貿易夥伴國,這便是血淋淋的例子。
第二,加工出口區成衣製造業工會理事長告訴他,韓國與歐盟簽訂零關稅,因此我們台灣的稅金就比韓國多了6到11%。你說台灣的企業如何跟韓國、香港或新加坡競爭?所以這是非常現實的環境,應該強烈要求大陸讓利,不要阻擋台灣與世界任何國家簽訂TIFA與CEPA。
吳連賞表示,台灣在世界貿易網絡自由化的舞台上,就是因為國、民兩黨之間的抗爭、爭鬥而延宕多年。“ECFA”雖不是萬靈丹,但總是一塊敲門磚。到底大陸要怎樣給台灣更大的空間?台灣企業生存一定要有國際化的空間。這將是兩岸未來關係的關鍵。
在對內經濟發展上,吳連賞則肯定目前台灣“經濟部”國貿局”與“陸委會”在業務上的成效,但觀察台灣目前的“產業升級”區塊,認為政府還有加強的必要。目前“經濟部”與各縣市“經濟發展局(處)”與“國科會”都有一些SBIR(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劃)的小產學合作、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劃)與徵求學校產官學界的“產業關懷計劃”,他認為政府在縮短南、北差距上還是做得不夠多。
吳連賞認為談到“自由經濟示範區”五海一空實在太過籠統,“經建會”到現在還是認為整個高雄都可以是一個自由經濟示範區,如果高雄市政府也這樣認為,你認為可能嗎?如果我是跨國企業,高雄市任何地點我都能投資,那不也等於我不知道要去哪裡投資?簡直在亂槍打鳥。
他強調,“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重要概念,不管是韓國仁川、香港或新加坡都好,就是要有一個特區,而特區裡面“營業稅優惠措施”、“貨物交易免稅”、與“集合住宅方便”等於就是一個“境內關外”的概念,必須要有特別法的鬆綁,才能吸引國外的資金大量進來。假使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發展,真要當作是一個很有效的驅動力,他認為應該再做更縝密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