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中評社 廖梓達攝) |
回顧過去五年兩岸關係的發展,海基會、海協會在2008年6月12日重啟協商,到今天完成了第8次會談,簽署了多項協定和共識。其中在兩岸旅遊、空運、海運、郵政、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醫藥衛生合作、陸資來台推動產業合作等議題均有重大的進展和成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2010年6月29號,台灣與大陸正式簽署經濟合作的架構協議ECFA,兩岸合作邁向嶄新的里程碑。
在過去的30年來,透過經貿往來不斷的擴張,兩岸三地不再獨立發展,已經成為幾乎又競爭而且互相學習夥伴。許多重要的產業,比如資訊電子、精密機械、食品加工、纖維紡織,兩岸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市場都共同扮演國際供應鏈垂直分工的夥伴關係。然而,隨著大陸十二五計劃擴展內需政策的推行,大陸本地產業發展可能會逐漸走向向前整合和向後整合的趨勢。現階段兩岸產業問題的垂直分工、互利的均衡形式有可能在幾年內改變。未來兩岸三地產業進入完全依照一方利益各自發展,競爭可能大於合作,將出現經濟利益不能和諧的情況,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一件事情。因此我們強烈認為兩岸三地應該推出更積極的產業政策、深化合作與互惠的層次。
關心兩岸經濟合作的各位應該知道,目前在ECFA經濟合作架構下,雙方已成立LED、TFT-LCD、無線城市、電動汽車、低溫物流等五個產業的工作分工,正透過試點的逐步推進、標準對接、檢測機制簡化及產業鏈合作等方式來合作。此外,兩岸即將簽署服務業貿易協議,可望加速兩岸三地金融、物流、批發、零售、觀光、醫療、電信、電子商務、影視、文創等服務業合作。
但我們仍然覺得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這樣的推動力道恐怕仍然不能完全回應兩岸三界各方的期待。推動兩岸三地的經貿合作,需要不斷地突破各種障礙與保持創新的精神。個人認為,成敗的關鍵在於三方是否具備前瞻的遠見。唯有強大的政策引導,兩岸三地的經貿發展才有突破和創新的可能。我個人僅在這時候提出幾個呼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