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技術製造業的崛起也離不開新生代工人的不懈努力。2011年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測器——“阿爾法磁譜儀2(AMS-02)”搭乘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升空。AMS-02的“保暖外衣”熱系統由山東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研製。
在文革中,知識分子被稱作“臭老九”,而改革開放後,包括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在內被歸入工人階級一部分。
“我們團隊的大部分人是從農村考學來到城市的,因為這個項目聚到一起。”山東大學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博士杜文靜告訴記者。杜文靜的家鄉在山東威海農村,1995年她到濟南上大學,後來一直在濟南從事科研工作。
山東大學於2004年3月開始全面負責磁譜儀熱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與實驗,中國科研人員與麻省理工學院等不同機構的多位科學家共同工作,構建了一種既具有較強傳熱能力、又具有較大蓄熱能力的特殊結構的散熱板。
這個團隊已將研究轉向熱系統的地面產業化。團隊成員辛公明說,原先設計用於國際空間站,但很多東西天上和地上是相通的。現在主要做熱管技術,涵蓋常規熱管、環路熱管,這些設備共同的特性是實現熱量回收和傳遞。
北方的風漸漸平息,陽光變得溫和。北京皮村的小院也熱鬧起來,有訪客來這裡參觀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是“打工.三十年.流動的歷史”。在以“前言”為題的展板上寫著“……從鄉村到城市,流動打工群體是城鄉的紐帶和橋梁,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新型勞動大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李保重告訴記者,他哥哥已在深圳成家,父母還在山東老家務農。他說,和哥哥比起來,自己還是“幼稚些”。但對於未來,他又想得很實際:“以後想邊上班邊做義工。”
對於中國新生代工人來說,“打工”已經不再是憑靠簡單勞動獲取生活資料的手段,而是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
“我喜歡跳舞,但還想學唱歌、學吉他。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小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