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9 17:51:35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為官之道”。

  “很多時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縣處級幹部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推杯換盞間可以拉近關係,揣度彼此,繼而提出正規場合或意識清醒狀態下不好說、不能說、不便說的訴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廣西一名縣委書記坦言,真正好酒的幹部很少,但為了維持“圈子”,有時候沒辦法不喝。甚至如果幾個星期不參加這種吃喝,就會感覺被邊緣化了。

  本刊記者近期在全國多地採訪發現,隨著中央和地方持續開展轉變作風各項活動,公款吃喝之風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關係、跑項目、要資金等利益驅動,“酒桌辦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幹部對中央規定“左顧右盼”,心態複雜。

  浙江磐安一名科級幹部說,以前聯絡感情主要通過接待,如今不讓吃飯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應對。“各地執行"八項規定"有緊有鬆,你不吃請,別人吃請,以後工作如何開展?”

  跑項目憑接待,要資金靠喝酒

  此次採訪,本刊記者的足跡遍及12個省市。據觀察,會議研討、檢查評比帶來的公款吃喝明顯減少,但對300餘名基層幹部發放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最經常的公務接待活動仍然是吃飯喝酒。

  一些地方幹部坦率表示,跑項目憑接待,要資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產力”,話雖不好聽,卻是實在話。

  江蘇某縣接待辦主任說,上級部門分配資源的自由裁量權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兩撥人喝頓酒,酒醒後事已成”。近一段時期,純粹“務虛”的接待少了,但跑項目、要資金的接待不僅沒少,反而有增多趨勢。

  安徽某縣財政局局長說,資源分配與接待好壞之間的關聯很強。政策資金給誰都可以,關鍵靠感情,而吃飯就是聯絡感情的手段。有時候電話匯報說不清楚,請上級來看一看、吃個飯,往往更能了解基層情況,加深彼此感情。

  “什麼時候財政部門門可羅雀,資金分配都按制度來,公務接待浪費就不存在了。”上述財政局局長說。

  在本刊記者接觸的多位幹部看來,“酒桌辦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風難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縣處級幹部說:“在中國,酒到位意味著關係到位,關係到位了啥都好說。”

  山東一名鎮黨委書記說,接待上級和外地領導時最難辦,萬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該有的項目和政策資金扶持也可能不給了。

  “聯絡”上級靠吃喝,招商引資也離不開吃喝。“鄉鎮書記天天喝,只是來人不同撥。”廣西桂林一名鄉鎮黨委書記說,如今招商引資是硬任務,各地優惠政策相差無幾,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認識,兩次成朋友,三次變親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簽訂項目合同了。

  這名黨委書記說,如今風聲緊,吃喝明顯少了。有群眾問:書記,今天不吃飯,明天還吃不吃?“說實話,我心里沒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辦事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張寶義認為,當下中國是“求人社會”,求人原因大體有三:資源少、有障礙、需關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圍寬鬆、禮節得體、啥都能說、距離拉近的“酒桌辦事”廣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變"酒桌辦事"的社會生態,遏制公款吃喝難以持久。”張寶義說。

  “大吃大喝是負擔,沒有吃喝有壓力”

  除了跑項目、要資金“必須吃喝”外,一些幹部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風氣多年積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慣性,吃喝既被當作工作方式,也被認為是感情交流渠道。“大吃大喝是負擔,沒有吃喝有壓力。”

  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幹部認為中央號召“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來,喝酒少了,身體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有少數幹部對飯局減少表示憂慮,害怕“淡了感情”,被“圈子”邊緣化。

  廣西一名縣委書記說,以前整天都有人張羅吃飯喝酒,有時候確實感覺要不斷請人和被人請,自己才有“存在感”。

  桂林一名鄉鎮幹部說,在官場上,飯局是衡量幹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標誌。天天有飯局,說明這個幹部能量大、關係廣,往往會被領導評價為“能力強”,受重用。如果一個幹部沒有飯局,說明他沒什麼關係,往往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很難被領導看中提拔。

  這名鄉鎮幹部說:“現在飯局的負擔少了,但心里的負擔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來越小,今後怎麼在官場上"混"?”

  還有一些基層幹部坦言,他們衷心擁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但中國是人情社會,請客吃飯由來已久,親兄弟間還要請吃飯,何況是來了客人。“正常的公務接待還是需要的,我們反對的是奢侈的大吃大喝。”

  但各種接待之間的界限,往往模糊。有學者指出,政府官員的“優勢”,部分體現在能夠運用公款吃喝,可以混淆私人宴請和公務接待,可以小吃小喝也可以大吃大喝。這種優越感經年累月,演變成為一種潛在的官場文化。

  “幹部怕吃喝又怕沒吃喝,背後是扭曲的價值觀。”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說,有的幹部和群眾把公款吃喝當作擺譜、有面子的表現,實際上不是滿足食欲,而是滿足心理,深層次是文化因素,是積弊多年的潛規則。

  浦東幹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劉獻指出,吃喝之風實際上是傳統文化心態與市場經濟交換機制,滲透到黨內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來,導致請客送禮庸俗文化在幹部中愈演愈烈,再反過來影響社會風氣。

  “部分幹部對於吃喝的"心癮",已經是遏制當前吃喝歪風的"文化性障礙"。”劉獻說。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還有一些幹部,對於“橫向”“縱向”各種吃請樂此不疲,他們的“酒桌辦事”,主要目的是“拉幫結派,跑要帽子”。

  “老實幹部進步難,正常幹部流動難,一線幹部出頭難。”江蘇淮安一名鄉鎮幹部說,基層幹部壓力大、責任重,但提拔機會很少,正常情況下很難納入領導視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種辦法接近領導,最有效的方式當然是喝酒。基層幹部中流傳著這樣的段子,“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樹典型。”

  有的地方選人用人機制不夠公開透明,公款吃喝歪風背後,是幹部選拔的不正之風。有基層幹部說,當前幹部選拔中,感覺有的就是提拔了“酒肉朋友”,提拔了“小圈子”里的人。對幹部來說,機遇很重要,一晃可能機會就錯過了,自然會利用吃喝送禮這樣的“平台”維護一些關係,在關鍵時候“互相關照”。

  另一名基層幹部說,當前幹部考核與選拔的導向仍以領導意見為主,下級占的權重不高,群眾所占分量更小。如果這種局面不打破,酒桌就是一條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徑”。

  劉獻認為,當前幹部選拔中的民主測評推薦,範圍很小,造成了少數人從少數人中選幹部。吃飯喝酒成了溝通渠道,很多在公眾場合不能說的話,酒桌上都可以說,說了雖然不算數,但意思都已經到了。

  酒瓶子還連著印把子

  另有一些吃請,雖然未必用了公款,卻同樣浪費社會財富,侵蝕黨風政風。

  受訪基層幹部和企業家說,近年來國家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了一些審批事項,縮短了部分辦事流程,但各部門權力壟斷、層層審批的格局未變,群眾辦事依然要靠“吃飯開道,喝酒提速”。

  江蘇一家經營實木橱櫃出口的企業總經理說,去年他計劃在當地工業園區蓋一座廠房,一打聽全部手續辦下來要蓋22個章,如果材料齊全,蓋每個章要7~15天。但實際耗時遠遠不止。比如他找供電部門簽字,領導不是開會就是出差,多方打點後拖了半個月才辦完。“我是當地民盟成員,人頭熟,跑了4個多月蓋完了章,一個朋友沒這麼幸運,跑了一年多才辦完所有建房手續。”

  酒瓶子還連著印把子,中間有一條權力尋租鏈條。“原來的審批變成核准,再變成備案,看起來放權了,但收費並沒減少。”上海一家民營物流公司董事長說,現在很多部門不是直接收費,而是通過服務外包。有的部門指定相關企業或公司提供服務,比如白蟻防治、消防安全等,“合不合格沒人管,只要交了高額服務費,就能通過審核。”

  這種“酒桌辦事”,背後是正常辦事流程阻塞,實際是行政權力濫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現在有一些中介專門替地方政府和企業跑項目、要經費,並從中間抽成,已形成灰色產業鏈。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也許很“合算”,但全社會成本呈幾何級數增加。

  “不僅是幹部作風問題,更是滋生腐敗的土壤。”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艶濱說,“酒桌辦事”背後是權力之手伸得過長,財政、國土、建設等部門擁有行政審批權和大量財政資金,縣鄉一級為獲得資金和項目,往往採用吃飯喝酒送禮等方式。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不從制度上約束行政權力,公款吃喝即便風頭被遏制,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最終損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呂艶濱說。

  來源: 《瞭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