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近日,備受關注的《易中天中華史》,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行了首發式,2000人的大廳座無虛席,其中包括約100家主流媒體,100位專家學者,300位各界嘉賓,連同1500名北大學子。著名主持人李蕾擔綱主持,一身正裝的易中天現場發表了題為 “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的主要演講。整個演講過程結合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現,延續了易中天一貫的“易氏幽默”風格,話裡話外透著獨特見地,台下觀眾不時大笑鼓掌。知名學者馬未都也光臨現場為老友捧場。
中華文明衰於中唐 明在褲襠清在膝蓋
易中天的演講《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其實是《易中天中華史》的總序。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演講“或可為讀者判斷提供注腳。”在演講過程中,易中天用“點、面、片、圈、國”概括了人類從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的過程,他將人類文明史分為三代,“古代文明”、“古典文明”和“現代文明”,認為引領這三代文明的分別是“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他預測,未來世界的舞台將由這三大文明唱主角。他還將文明比喻為液體,是有源頭的,而各種文明都是不同的液體,“猶太文明像油,伊斯蘭文明像奶,基督文明像酒,中華文明像水”,也因此,中華文明有條件為世界不同文明提供一個開放交流的平台。
他詳細地分析了中華文明的演變史,指出“商周時期是用眼睛看世界,春秋時期是用頭腦看世界,漢唐時期是用心胸看世界,宋元有心無胸,明到了褲襠,清就到了膝蓋”,所以“中唐以後,中華文明開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共同追求,各自實現,文明求同,文化存異。人類文明,共同價值,實事求是,推進共識。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這是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中國人對全世界做出的承諾。”易中天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