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據統計,2012年,6000萬赴海外打工的亞洲人向本國匯款總額創造新的記錄,達到2600億美元,養活了近十分之一的亞洲人口。在這個人口最為稠密的大洲,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匯款為促進家鄉經濟發展、減貧及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新華社報道,然而,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近日在泰國曼谷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高昂的銀行服務費用和單一的使用方式限制了這些匯款在促進亞洲經濟增長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報告認為,政府與金融機構應合作努力,為海外務工人員及其家人提供更為低廉、全面的金融服務。
亞洲海外勞務匯款總額持續增長
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和世界銀行本月21日-23日在曼谷召開國際研討會,探討如何提升亞洲國家海外勞務匯款對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會議發表一份名為《匯款回亞洲》的報告。
這份報告顯示,儘管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但亞洲國家海外勞務匯款總額依然逐年增加,2012年達到2600億美元,佔全球發展中國家海外務工匯款總額的63%。
其中,印度、中國、菲律賓收到的匯款金額分列亞洲國家前三名,東南亞國家則是世界上變動最多、變化最大的匯款市場。在過去的數十年裡,這一地區每個國家的勞務出口和進口人數都有所增加,而流入的海外勞務匯款金額則顯著增加。
其中2010年勞務出口人數最多的國家為菲律賓,達到428萬人。與此對應,2012年流入菲律賓的海外勞務匯款為243億美元,佔所有東南亞國家流入匯款總額的近50%。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近年來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務工人員,600萬的勞務進口人數幾乎為這三個國家勞務出口人數的二倍。
今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亞洲國家海外勞務匯款依然保持增長勢頭。以菲律賓為例,今年前三個月來自海外勞務人員的現金匯款達到51億美元,同比增長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