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城鄉兒童成長鴻溝巨大 若不解決社會矛盾擴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1 11:50:34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六一”兒童節將至,正當8歲的廣州女孩丹丹因為這個週末還要上三個興趣班而煩惱的時候,廣西融安縣長豐村小學的學生們,卻期盼能上一堂“有模有樣”的體育課。因為學校的體育設施實在太簡陋。

  新華社報道,在中國,有的孩子像丹丹一樣衣食無憂,為選擇上什麼樣的學校,學習更多特長而煩惱;但也有一些孩子仍在為生存掙扎,為能夠上學而奔波,他們與父母也聚少離多。同時代的孩子,擁有不同的童年。

  “丹丹從小喝的就是進口奶粉,玩的玩具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現在課外上一節課幾百元的興趣班,我們每天開車接送,不忍心讓她受一點罪。”在外企工作的丹丹母親劉欣閔說。

  “大人吃點苦沒啥,不能讓孩子從小比別人差。”在中國城市裡,像劉欣閔這樣教育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成長條件。

  因為營養過剩,城市兒童性早熟、“小胖墩”現象屢見不鮮。一項針對廣州38所小學的調查顯示,有9成以上少年兒童使用電腦、手機、ipad等新媒體,城市孩子幾乎成了“電子娃娃”。

  而在貧困的農村地區,一些兒童還處於溫飽線之上。在貴州大山深處的遵義縣石板鎮,土岩小學學生陳鵬剛剛結束中午啃饅頭的生活,學校的“希望食堂”建成後,中午能吃到兩個炒菜、喝一碗湯,他覺得“特別香”。

  重慶南川區謝壩小學學生何旭,每天5點半起床走一個半小時山路到學校。何旭並非特例。在對全國部分地區的審計調查發現,重點抽查的1257多萬名走讀生中,有10多萬名農村娃上學單程要走5公里以上。

  雖然也有不少農村家長重視培養孩子,但由於自身文化水準偏低,再加上家庭經濟情況限制,仍有相當多的家長忽視對下一代的培養。

  日前,貴州金沙縣一個年僅10歲女孩的遭遇受到關注——她被親生父親開水燙頭、針扎手指、魚線縫嘴。

  她的父親僅小學四年級文化水準,回答令人震驚:“她一出生,我就覺得她和我一樣是個沒有用的人”,“我不知道其他教育方法,她不聽話我就打。”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分析認為,中國城鄉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優質資源分配嚴重不均,體現在下一代人身上,就是城鄉“成長鴻溝”不斷拉大。

  全國婦聯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約為6102萬,其中約三分之一為隔代監護。

  在城市孩子受到幾代人精心呵護的同時,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卻缺乏有力的監護,導致留守兒童成為遭遇性侵、非正常死亡的重災區。

  從2006至2011年間,安徽省壽縣豐莊鎮魏廟小學教師謝廣聖猥褻、強姦女學生17人,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去年底,貴州畢節市5名兒童因烤火取暖悶死在垃圾箱內,其中有3人為留守兒童。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城鎮化正在快速推進,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是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留守流動兒童面臨的親情缺失、生活撫育、教育監護、安全保護等問題將長期存在。

  “農村孩子起點低,從小處於弱勢境地,容易造成不平等心理,難以產生社會認同。”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吳忠民說:“若不採取有力措施遏制,社會不公現象將代代傳遞,社會矛盾將擴大。”

  2012年11月,時任國務委員、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劉延東在出席中國加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20週年紀念活動時說,作為一個擁有3.1億18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中國正在積極緩解和解決這些問題,致力於讓廣大兒童享受更多福祉。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報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堅持兒童優先原則,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縮小兒童發展的城鄉區域差距,提升兒童福利水準,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發展。

  吳忠民認為,打破城鄉兒童“成長鴻溝”,關鍵在於打通社會上升渠道,消除不利於社會流通的各種障礙,比如戶籍制度、所有制歧視、財富歧視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