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王磊介紹,自1997年面向公眾開放後,中南海郵政局一半的業務量都來自社會公眾服務。
開放的過程並不容易。
上世紀60年代,出於安全考慮,中南海內的一些機構和住戶開始往外遷。小賣部、銀行,甚至國務院的一些部門都逐步遷出紅墻。郵局遷出的問題,被提上了討論議程。時任中南海郵局負責人的李振才感覺到,隨著中南海機關變少,郵局的業務將會大量減少,似乎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於是,他主動提了一個方案:如果組織需要,郵政局也搬出中南海。
談到離開紅墻,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露出眷戀的神色。他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的那11年,是他人生中最開心、最自豪的時期。
上世紀60年代末,中南海郵局搬出紅墻,不再歸北京市郵政局直管,而由北京市郵政局西區郵局接管。作為老員工,尚元清對遷址沒有特別的感覺——“郵局依然不掛牌,不對外營業,不和附近居民打交道,職員們吃飯、洗澡、參加文體活動,都在中南海裡面進行……服務業務也照舊專為中央服務。上級指示:只是辦公地點變,其他的關係都不變。”
中南海郵局只服務中央黨政機關的狀態止於1997年。那年,北京西區郵局決定,將這家特殊郵局的服務對象從中南海裡擴展到普通公眾。經過全面裝修後,郵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復了古色古香的樣貌,“中南海郵政支局”的銘牌總算被掛了出來。在府右街關門閉戶近30年的中南海郵局突然一躍出現在公眾視線之中。
“郵政局門口的這塊銘牌很有意義。”王磊說,這是中南海郵局第一次明確地告訴外界,自己姓甚名誰,“首長和群眾都是我們的顧客”。為此,郵局工作人員的人數一下多了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