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在製造業大量外遷之後,胡光的工廠是留在深圳為數不多的工廠之一。在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下,他的利潤已經從去年的30%左右降到20%。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胡光(化名)的工廠在深圳光明新區,30名左右的工人,主要生產工業設備連接線,出口到歐美。5月和6月本就是該行業的淡季,人民幣不斷升值又讓他痛失利潤,卻慶幸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前景看好。
近期,人民幣屢創新高,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加快。據報道,4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出現兩年來最快的升值期。4月和5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達到1.45%,這段時期創下人民幣2010年10月以來的最快升值速度。
在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對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無疑雪上加霜。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尤其體現在附加值不高的行業和價格難以鎖定的遠期訂單。
10歐元縮水2歐元
在製造業大量外遷之後,胡光的工廠是留在深圳為數不多的工廠之一。在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下,他的利潤已經從去年的30%左右降到20%。
前幾天,因為人民幣升值強勁,他們給一個荷蘭客戶的報價上調了10%,但是要求不僅被拒,反而被要求降價40%。胡光判斷,歐債危機導致了客戶在荷蘭市場的衰退。
即便客戶不要求降價,他們也在無形中遭受損失。1美元兌換的人民幣少於6.2之後, 他們以前給一個客戶報的單價10歐元也在實際上縮減成8歐元了。“我們報價美元居多,但也有歐元。在歐元轉換成人民幣的過程中,美元兌換人民幣的變動太大了,但是客戶並不願考慮美元和人民幣之間匯率差的變化,不願接受調價。”胡光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
胡光的工廠一年能做七八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銷售額,單子有大有小,大的一單能有5萬多美元。上述不接受調價的客戶訂單量也不算大。但是,行業現在處於淡季,如果該單不接的話,胡光擔心無生意可做;做的話,雖然無利潤可圖,但是可維持工廠運轉,保證工人有活幹,不會心生去意。
跟其他工廠比起來,胡光這裡員工流動性並不大。大概有30名工人,淡季時,胡光為保證工人不離開,只要訂單金額能管住原材料成本和人工費,就對類似於上述的訂單妥協。
在胡光的工廠,算上加班費,工人一月能賺3000多元。該廠於2009年創辦,最初有100名左右的工人,但是一次淡季時因為高昂的人工成本,連續虧損了兩個月,直接虧損總額達30萬元。痛定思痛之後,胡光裁掉了一大半,人數始終控制在30人左右,旺季時至多增加10人。胡光認為目前的人數比較合理,“只能加人,不能減人,不然旺季時哪找人?”
胡光感慨,淡季時,老板純粹是給員工打工,只能期待旺季時賺點利潤。9月和10月時,胡光會對訂單進行篩選,賺錢的優先,不接受調價的靠後,不能接受交期延遲的單子就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