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教授(網絡圖片) |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在12日的政府間會談宣告取消之後,朝韓雙方13日就“責任問題”大打“口水仗”。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言人指責韓國以首席代表級別為由,故意“製造障礙”,致使會談取消。韓國統一部當日則針鋒相對地做出回應稱,拒絕接受朝鮮關於會談取消原因在於韓方的指責,主張是朝方“歪曲”了雙方接觸的內容。
據《文匯報》報道,從“隔空喊話”、“熱線聯絡”到會談取消、大打“口水仗”,半島局勢歷經短暫平靜後波瀾再起。會談取消是否意味著朝鮮半島局勢會再度趨向緊張?被擱淺的會談會否再現重開曙光?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談未能如期舉行,只是朝韓關係新局面來臨之前的“陣痛”。總體而言,半島局勢仍處於一個軟著陸的過程中。朝韓雙方從維護半島和平的大局出發,各退一步,方能打開“海闊天空”的新局面。
備受期待的朝韓政府間會談緣何在最後關頭擱淺?圍繞會談代表級別,朝方強調“慣例”,韓方要求“對等”。石源華指出,分歧首先反映了朝韓雙方的信任基礎還不夠堅固。畢竟那麼久沒有坐下來談了,心理上難免存有猜忌。而在這種分歧的背後,石源華認為,歷史慣性與現實利益交織恐是會談擱淺的主要原因。
報道指出,歷史上,韓朝雙方在金大中、盧武鉉總統時期曾舉行21次政府間會談。當時韓方代表均為統一部長官,而朝方代表則是低於韓方的內閣責任參事。當時韓國政府以“尊重朝方特殊情況”為由接受這樣不對等的會談。“可以說,朝鮮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不對等’,而韓國新政府並不打算走陽光政策的道路,認為形式決定內容,無法接受此前的‘不對等’再次重演。”石源華說,“現在要擺脫歷史慣例的影響,雙方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另一方面,石源華表示,在會談具體議題上的分歧則凸顯了雙方對於現實利益的不同考量。韓方認為會談應該先易後難,先從較容易實現的離散家屬會見、重啟開城園區和金剛山觀光地區問題開始。而朝方的聲明則更多強調南北關係問題。與韓方階段性談判解決問題不同,朝方希望雙方達成一攬子解決問題的協議,雙方立場差距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