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個人購房貸款1季度新增4662億元,同比多增3088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66%。
“雖然房地產成交有所下滑,但是隨著調控政策影響變淡,房地產成交也呈現出回暖態勢。”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表示,成交回暖,但調控卻未放鬆,錢從哪來?
據“偉嘉安捷”數據統計顯示,新政實施近兩個月以來,北京房貸交易量環比同期下降了50%,而在整體交易量下跌的環境下,市場中蘊藏的各元素也是“有升有降”。
例如北京個貸市場交易量則上漲14%。抵押消費類貸款的上升是造成5月北京個貸市場交易量上浮的主要原因,3月瘋長的二手房交易量使得市場消化這部分人群後,使用抵押貸款用於裝修的用途較多,助力非交易類貸款市場。與此同時,企業經營類貸款的增多也是交易量上升的一大“功臣”。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部分新購房者抵押裝修貸款增多,但另一方面,借道消費貸款作為“房貸”現象又有回頭之勢。
的確,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市新增本外幣個人消費貸款238.6億元,同比多增179.5億元。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其中有部分貸款變相流入了房產交易市場。
消費貸,顧名思義銀行向個人客戶發放的有指定消費用途的消費性個人貸款,這其中並不包含房貸。雖然此前,央行和銀監會發佈《關於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加強對消費性貸款的管理,禁止用於購買住房”。然而,不少購房者與裝修公司、仲介機構等相互配合,加之個別銀行審批不嚴等因素,屢禁不止。
記者致電廣州、上海多家擔保公司,大多表示可以從事上述業務。據業務員介紹,200萬元以下的貸款一般以“房屋裝修”名義申請,找裝修公司簽訂合同即可;200萬元以上的以“藝術品投資”名義申請,與客戶簽訂相關合同的對手方一般為珠寶公司或典當行。
銀率網分析師閆博鍇表示,央行對於消費貸款用途有嚴格規定,不能用於購買住房、股票、基金和理財產品,不能以任何形式流入證券、期貨、民間借貸等資本市場及用於股本權益類投資,只可用於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和教育、旅遊等用途。
從這個角度而言,通過“消費貸款”方式流入購房人手中的銀行信貸,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灰色地帶”。
各方利益驅動房貸“變身”
“客戶能順利拿到購房資金,仲介公司能做成交易賺取傭金,擔保公司有手續費可賺,銀行也能完成業績指標,各方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上海某房產仲介的業務員餘先生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這種“灰色房貸”是典型的貸款挪用。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儘管認可“灰色房貸”存在違規之處,但無論是購房者、擔保公司、仲介機構,甚至銀行本身,都十分樂意從事此類業務。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上海銀行業人士表示,此類“灰色房貸”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一般而言,只有手續、材料合規的情況下,銀行才會發放消費貸款。至於材料背後是否存在假合同或資金挪作他用等問題,銀行方面受限於人力、成本等因素,雖然會有檢查,但難以全面覆蓋。”
廣州一家銀行的個貸部負責人表示,放款後銀行會定期對申請人的還款和資信情況進行跟蹤調查。曾經有貸款人以裝修的名義獲得30萬元的五年期貸款,用於購買二套房,但銀行放款後一週內,客戶就直接把錢從第三方賬戶從銀行轉賬轉到了自己的賬戶。發現這筆貸款存在明顯作假行為後,銀行方面立即啟動追討,並要求一年內還清。但這位負責人也坦言,若對於此類情況進行逐筆調查,銀行既沒有動力,也缺乏足夠的資源。
即使意識到部分消費類貸款可能流向房貸,銀行也大多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與按揭貸款相比,消費類貸款不僅期限較短,而且根據貸款人的資信情況,其利率還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有所上浮,對銀行而言收益更高。
另外,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款的放貸額度一般不超過評估價的五成,對於銀行而言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在當下房價穩中有升的背景下,此類貸款與普通房貸相比並未增加額外的風險。
上海一位典當行業資深人士也表示,包括一些購房者在內,用“藝術品投資”的名義向銀行申請消費貸款,再轉作他用,在業內並非秘密,甚至已經成了“約定俗成”。
“用這個名義不僅貸款額度大,而且好操作。比如貸款申請下來之後,萬一遇到銀行核查,客戶完全可以說沒能買到或拍到看中的藝術品。”這位典當業內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