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行走在茶馬古道,漢藏交流的歷史遺存並不鮮見;作為百年茶馬古寨,西藏昌都洛隆縣碩督村便是一幅記錄漢藏悠久情誼的滄桑圖譜。
據新華社報道,從洛隆縣城一路向西,溯達翁河而下,沿途聆聽著河岸岩壁上清代駐藏大臣保泰的漢文題字——“澗底奔泉送遠聲”,飄然間,久隱深閨的碩督村便從容地掀起了“蓋頭”。
碩督,藏語意為“險岔口”,古時候,這裡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曾是舊西藏噶廈政府官員、清政府官員,商人或朝聖者來去拉薩的必經之地。
史料記載,二十世紀初,四川總督趙爾豐在川邊實行“改土歸流”,期間,他的一支部隊滯留於碩督,後與當地村民共同勞作、聯姻。
“從清朝開始,碩督村村民便開啟了與漢族通婚的傳統。”洛隆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巴桑旺堆說,目前,在碩督村,清朝時期漢藏聯姻的後代有15位,與藏族通婚的漢族人有19位。去年,就有9對藏漢聯姻青年在這裡舉辦了集體婚禮。
記者了解到,基於碩督村藏漢聯姻的歷史淵源,百年來,當地人一度保留著許多漢族人的生活方式:腌制酸菜,舞龍舞獅,清明掃墓……
64歲村民赤來頓珠家至今保留著一口腌酸菜用的大缸,據說是他的漢族外曾祖父留下的。他說,每年秋天,大部分村民都忙著收穫白菜,通過傳統工藝腌制後,存儲在陶瓷缸中供冬春季節食用。
除了腌制酸菜,當地村民至今保留著大量的內地餐具和舞龍舞獅的服裝道具。赤來頓珠告訴記者,小時候每逢農曆春節、藏曆新年以及重大的紀念日,村民們都會舞龍舞獅,如今雖然很少跳了,但大家仍將這些道具小心地保存在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