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13時04分迎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夏至。從夏至日起,中國氣溫開始進入最熱的階段。
新華社消息,據了解,每年陽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按照《恪遵憲度抄本》上的說法:“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作為重要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裡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民間這一天要吃“夏至面”,之所以吃麵,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表示,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疾病,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這個時節宜食綠豆、西瓜、大棗、雞肉、牛肉、鯽魚、豆漿、甘蔗、梨等清淡食物。
除了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外,為了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夏至時節還應“刻意”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如苦瓜、芹菜,具有清暑、明目解毒的作用,烏梅、葡萄、山楂、不僅能斂汗止瀉祛溼,還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
進入炎熱夏季後,有些人易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心境不佳,情緒煩躁,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對事物缺少興趣等,這就是常說的“情緒中暑”。
李豔玲提醒說,為防止“情緒中暑”,公眾要保持樂觀情緒,多想一些美好的事,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多到公園、河邊、湖邊散步,工作中,要戒躁戒怒,努力培養自己處事不驚、遇事不亂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