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中國央行正在與它自己人為製造出來的流動性緊張局面角力。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消息,上周初中國突然出現的“錢荒”現象推動短期利率最高飆升至25%,在全球市場引發恐慌。到上周五,資金面壓力稍有緩解。交易員們稱,中國央行可能要求大型國有銀行不得囤積現金,釋放更多資金來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縮狀況。但對於中國央行來說,其首要任務依然是在中國領導層的指令下遏制商業銀行為所欲為的不正常信貸現象。
批評人士認為,中國政府本輪遏制信貸增長的攻勢力度可能過於猛烈,引發了許多其他問題的出現,這加大了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陷入動蕩、增長持續放緩的風險。
如果上述舉措進一步拉低中國經濟增速,影響將波及全球,從亞洲、拉美、非洲的大宗商品供應商到歐洲、美國的製造企業和高科技公司都將受到衝擊。
很少對其政策措施做出解釋的中國央行沒有回覆記者多次的置評請求。
中國此次流動性緊張發生在全球市場震蕩之際。全球市場近來大幅波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採取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開始談論縮減定量寬鬆計劃的影響。
外界對於中國央行可能正採取措施緩解流動性緊張壓力的猜測幫助推低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借款成本。上周五午盤,7天期加權平均回購利率從上周四尾盤的11.62%降至9.29%。
不過,該基準利率仍遠高於2%-3%的正常水平。分析師們表示,相關部門可能需要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恢復融資環境的穩定。隨著銀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來滿足緊迫的季度末資金需求,本周銀行間市場利率仍有可能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