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石油需求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大國,中國目前正在以俄羅斯為主要供應方打造東北方向的能源進口戰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東線一期1500萬噸已於2011年初投入商業運營。今年以來,歷經十餘年的中俄天然氣進口談判也取得重大突破,中俄雙方確認通過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將於年底達成協定,並就東線液化天然氣項目和西線供氣合作展開研究論證。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說,此次中俄原油增供協議簽署的意義在於為未來中國原油進口鎖定規模巨大的穩定油源,至於原油進口的價格仍要根據市場來定。在東線供應量翻番後,中俄原油管道是擴容還是通過海運彌補管線運能不足是未來要考慮的問題。西線700萬噸原油進口有利於為後發的中西部地區提供能源支持。而中俄合資天津煉廠每年910萬噸原油供應量的明確,也體現了俄羅斯對進入中國下游市場的渴望。
馮玉軍認為,中俄油氣合作已從簡單的能源貿易進入共同開發階段。雙方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合作,有利於實現更加緊密的利益捆綁,對於結合雙方優勢大有好處。
此次中石油集團董事長周吉平還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舉行會談,雙方就簽署東線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框架協議和西線供氣一體化合作項目等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共同加快進度儘快取得成果。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區,擁有俄85%的天然氣儲量。王震說,當前中俄天然氣管道談判最大的分歧在於價格,參與俄羅斯天然氣上游領域,有利於雙方在價格談判上取得突破,是此次中俄合作的一個亮點。
馮玉軍說,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的差距正在縮小,一方面中國正在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俄羅斯對歐天然氣出口價格大幅下跌,中俄天然氣管線達成協定的可能性在增強。
王震說,不僅在油氣領域,中俄在煤炭、電力、水資源、核能等方面都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合作基礎。“儘管中俄雙方有很多的利益共同點,並不能因此低估雙方合作的難度。中俄能源合作應著眼於長遠,要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