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衛平教授指出,要正確對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網絡圖片) |
“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習近平同志的這一重要論述,對於澄清一些模糊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抉擇。以此為標誌,可以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劃分為兩個歷史時期。長期以來,對於怎樣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各種看法較多。應該說,人們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進行比較和審視很正常,畢竟改革開放是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史無前例的探索,它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但是,在比較和審視時必須堅持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
一方面,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雖然改革開放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遭遇了一些重大曲折,但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畢竟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我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取得了舊中國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後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是零起點,不是拋開前面的歷史另起爐灶,而是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的繼承。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條新路既擺脫了照搬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老路,又與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區別。它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根本方向。雖然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都是發展和前進中的問題。我們決不能以此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希望回到改革開放前的老路上去。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繼往和開來的統一,是歷史和現實的結合。
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個完整的事業。雖然不同的奮鬥階段、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我們黨始終不渝堅持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等,將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緊密聯繫起來、有機貫穿起來,形成一環扣一環的接續奮鬥過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同一個過程,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那種將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割裂和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機械化、絕對化、片面化的觀點。
肯定什麼、否定什麼,體現的是一種價值判斷,影響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堅持不以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就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鮮明地回答我們昨天是怎麼走過來的、今天必須怎麼走、明天應該怎麼走的問題。只有牢牢把握住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來源:《人民日報》。作家為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齊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