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剛上台的朴槿惠來說,目前還是外交政策的醞釀時期。定於6月下旬訪問中國的計劃,原本是重視中韓關係的朴槿惠“平衡”對美、中關係的良機,換言之,她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從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中稍微調整出來並走近中國。不過,這個計劃現在已經過時了。因為朝鮮第三次核試驗與它造成的高度緊張的局勢讓韓國更依賴於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美國也恰恰利用韓國的這種不安心理,並利用5月召開的韓美首腦會議把韓國拉近了自己的陣營。顯然美國也在利用朝鮮核危機造成地區不穩定的名義,加強它在東亞地區的軍事部署,鞏固自己“重返亞洲”的戰略。
當然,這不利於中國的地區戰略。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急於通過各種渠道向韓方提出早日實現朴槿惠訪華,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對衝”美國把韓國拉近的效果。
朴槿惠訪華是這種國際背景下進行的。雖然朴槿惠個人對中國很有感情,但她還承擔著保護國家利益的任務。韓國國內分析人士肯定會仔細觀察她與習近平會晤能夠取得什麼樣的外交成果。
中韓之間最大的議題仍然是朝鮮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擁有根深蒂固的結構性障礙,這就是中美在亞太地區的競爭。中美不合作,朝鮮問題就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中韓首腦會談在朝鮮問題上,不容易產生突破性成果。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天韓國媒體報道中韓首腦會議的重點開始側重於經濟方面 (比如中韓FTA),而不是政治方面。
兩國元首還會談什麼?
中韓FTA是否可以取得實質性成果取決於中方,而中方是可以做出讓步的。聽起來這種說法不公平,但也許是有道理的。對中國而言,與韓國達成FTA帶來的政治利益將會比經濟利益更大。因為中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韓國及其他國家的FTA來擴大以中國為中心的“關係網”戰略,當然其目的也是為了“對衝”美國在地區的影響力。相對而言,韓國則更多是從純粹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中韓FTA。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在經濟方面擁有比韓國更充足的回旋餘地。這樣,韓國可以得到經濟方面的利益,中國可以得到地緣政治方面的利益,從而達到雙贏的結果。
此外,中國特別關注韓國是否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係統(MD)、 是否大膽改善南北朝鮮關係、是否堅定不移地支持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等,這些問題非常複雜,都會涉及美國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中韓可能不會達成任何突破性成果。而中韓最容易達成共識的則是面對日本的右翼傾向做出團結的姿態,並在媒體上廣泛宣傳,這看起來會非常富有成效。但如果以展示“反日”聯盟的團結作為兩國首腦會議的成果,就會證明此次首腦會議沒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在兩國關係中,第一次首腦會議往往起決定性作用。中韓首腦不要選擇最容易的議題,而要選擇挑戰性大的議題,這才能證明兩國真正的戰略互信。筆者認為,這個挑戰性大的議題應該還是朝鮮問題。
(大公網特約評論員 李成賢(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