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人處理外交關係往往從感情、關係出發,羞於談利益,而是代之以朋友的稱謂。”
76歲的老外交官周尊南則認為,好朋友並非全是外交辭令,更親切,“對方聽著也高興”。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一些過去不了解中國,對我們有偏見的人,都會改變態度”,甚至成為好朋友。
“老朋友”也不局限於領導人,各行各業都有其身影。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曾說:“我一生得到過許多稱號和榮譽,但我最珍惜的稱號就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周尊南還提到,一些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同情或者支持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外籍人士,很多是“老朋友”,比如美國記者斯諾、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等。
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很多日本政界和民間人士,致力於中日友好,他們同樣稱得上“老朋友”。
周尊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老朋友”這一概念並沒有準確的定義,原則是為中國與其所在國關係發展作出貢獻,或者個人與中國交往時間不短,對華態度友好。
老朋友的積極回應
2012年12月,朴槿惠成為韓國首名女總統當天,中國駐韓國大使張鑫森拜會了朴槿惠。張鑫森大使向朴槿惠轉交了中方的賀電,並表示:“閣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多年來致力於促進中韓友好合作。相信在中韓兩國領導人的共同關心和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