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指創下4年來單日最大跌幅(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美國《紐約時報》6月26日載文《中國經濟困境背後的政治意涵》,摘要如下:
上證指數再次處於熊市,與不久前達到高點時相比,已經下跌了20%。周一,上證指數暴跌5.3%,周二跌幅曾一度達到5.8%,不過隨後又出現了反彈,收盤時跌幅收窄至0.19%。
上證指數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始於上周的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壓力。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周二早上刊發的一篇文章極有可能加劇了上證指數的頽勢。文章宣稱,股市監管機構和央行不是“奶媽”,不應救市。
上周,因為對流動性的擔憂,同業拆借利率升至兩位數,中國人民銀行沒有公開發表聲明,也沒有表現出支持市場的跡象,有關違約的傳言甚囂塵上,一些外國評論人士甚至暗示,中國的金融體系處於像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那類崩潰的邊緣。(其實不然。)
儘管明顯高於兩星期之前的水平,但那些銀行間利率現已下降至遠低於兩位數的水平。
周一,中國人民銀行公開發表了一份聲明,稱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合理水平”,同時要求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引導融資進入經濟領域中的實體生產行業。實際上,央行6月17日便將這一聲明下發至各銀行,但周一才公開宣布。周二,在上海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央行的一名官員表示,銀行間利率現在處於“合理水平”,導致利率上升的季節性因素很快便會過去。
那麼,是否資金短缺基本結束,狂歡就要重新開始?難說。
中國面臨著債務問題。廣義貨幣(M2)在2013年5月整月的同比增幅為15.8%,遠高於政府公布的13%的目標。如果政府對控制信貸增長是認真的,那麼,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的目標就不大可能實現。一些投行已開始理清這一點,並正在再次下調對2013年GDP增幅的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