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衛方/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截至目前,我國14個省(區、市)探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初步為農業人口落戶城鎮開辟了通道。
報告中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歡迎的舉措,是我國走向遷徙自由的重要步驟。
公安部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至2012年,全國農業人口落戶城鎮的數量為2505萬人,平均每年達835萬人。
全國人大財經委的一份關於城鎮化建設的專項調研報告指出,當前,圍繞人的城鎮化,要把常住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逐步實現進城務工農民及其家屬能享受與所在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
賀衛方教授說,這樣的趨勢令人欣慰,表明作為現代化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現階段社會發展已經到了戶籍開放的時候,遷徙自由的好處遠大於其可能造成的弊端。
賀衛方教授認為,下一步應盡快通過立法來保障公民的遷徙自由。在戶籍政策放開後,只有盡快在法律層面上形成制度保障,才能讓每個人都獲得同樣的市民待遇,享有應有的福利及政治權利。讓人們在新的地方擁有認同感和歸屬感,保障了每一個流動工作者的尊嚴。
從地方政府改革的角度上看,公民自由遷徙會在某種程度上給地方執政者形成競爭壓力,從而促進地方行政改革。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上看,制度上的保障可以促使勞動力自由流動,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此外,賀衛方教授認為,如果農村土地制度能夠進行同期改革,賦予農民擁有更長時間的土地所有權性質的權利和土地自由買賣的權利,就會吸引許多城市市民到環境、空氣更好的農村地區置地建房。這樣,戶籍就會出現從城市向農村的流動,就可以帶動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村文化環境的改善,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城鄉融合。
(消息來源:法制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