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太空與空氣。一個讓人想到“神十”,一個讓人想到霧霾。一個喜一個憂。在探索中、發展中、糾結中的中國,常有好事大事,也常有麻煩事棘手事。
6月11日,“神十”上天,習總書記為航天員壯行;3天後,大氣污染防治“十項措施”公布,李總理拍板。習李注目,足見這兩件事每件都分量不輕,事關重大。
網友說:“神十”的成果說明,治理食品安全、空氣污染比登天還難。略顯調侃的語氣,背後卻是嚴肅的現實:治理空氣污染,極難。
首先,積重難返。日益突出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氣污染是一項復雜的係統工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
其次,還要兼顧發展。既要盡可能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環境,又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在持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城中,要在經濟增長和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之間尋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並且,史無前例。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能否突破能源、資源、環保的瓶頸,這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先例。這不僅在中國,在人類歷史上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破解這個歷史性難題,需要所有國人,長達數十年的努力。當然,所有壓力都是機遇。要進行環境保護、扶持環保產業,就要淘汰落後產能和給環境帶來污染的企業,這也可以優化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新一屆政府,正把應對挑戰、處理公共突發事件作為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抓手。
如應對禽流感疫情時,著力推動禽畜業的轉型升級。在應對歐美光伏“雙反”措施時,同時注意促進國內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在抓嬰幼兒奶粉安全時,一並部署振興以奶製品為標誌的中國食品工業。在抓安全生產、環境安全、食品安全過程中,也把促進清潔生產、推動環保產業發展作為重要內容。
從此意義上講,治理空氣也是助推經濟轉型的推手,空氣質量升級也利于中國經濟升級。期待這個史無前例的壓力,煥發出史無前例的推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