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廣州一位即將生產的孕婦發現,無論在醫院還是“媽媽班”等地方,推廣的奶粉都是洋奶粉,懷孕九個月以來,轉戰多家醫院體檢以及孕前輔導班都未能看到國產奶粉的身影。
令她好奇的是,洋奶粉為何這麼牛?
《第一財經日報》刊文稱,一位接近廣州某醫院內部的乳業人士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則案例:“一些剛出生的嬰兒,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可能被護士私下喂養了某品牌洋奶粉,嬰兒因此適應了該品牌洋奶粉,有的甚至連喂養母乳都不適應。等到該嬰兒出院了,前述品牌洋奶粉企業竟能獲知嬰兒父母聯繫方式,並聯繫嬰兒父母告知其嬰兒喝過該品牌奶粉的事實,建議購買該品牌洋奶粉。”
該人士介紹稱,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為了搶“第一口奶”,洋奶粉企業付出了大量的營銷費用。僅入場費,一家醫院可能要好幾百萬,洋奶粉不計成本營銷推廣其產品拉高了其成本,這也成為洋奶粉價格高企的重要原因。
醫務渠道推廣費用之高令國產乳企望而卻步。一位乳業專家告訴記者,以廣州某大型醫院為例,近期的一次招標中,僅有四家奶粉企業能夠進入,最終進入門檻高達300萬元/年,此外還給醫院免費提供嬰幼兒奶粉,給醫務人員發放福利費(邀請醫務人員出國旅行等)。最終總的推廣費用驚人,銷售額達不到四五十億的奶粉企業絕對無法支付這麼高的營銷費用。
乳業專家透露,目前,銷量前幾位的部分洋奶粉企業,在醫務渠道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國產奶粉則因為無法高薪聘用“熟知醫務渠道”的銷售人員,無法支付高額的入場費用和無法獲取醫院信任,最終不得不放棄這一大塊“肥肉”。
一位多年研究乳業的人士表示:“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早在2004年左右就已經出台相關文件禁止開通醫務渠道,文件出台後,洋奶粉企業反而在醫務渠道做得更猛,手段更加隱蔽,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利益鏈,有關部門亟待對其進行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