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雙方設立了聯合導演部、聯合指揮部和海上艦艇編隊指揮所三級指揮體系,均採用混合編組的形式。對此,王亞男認為,在各個層級的指揮體系中,中方都可以和俄方進行學習和交流,通過這種機會借鑒先進經驗。這種三級指揮體系,也是很接近實戰應用的。在實際動用海上力量時,國家機構一級就相當於聯合導演部,下達一個大方向的命令,之後由海軍指揮機構將這個大的指令分解成多個可操作的小指令,再將這些小指令分配給游弋在海上的艦艇指揮官。
王亞男認為,通過混編的方式,雙方都可以熟悉對方的指揮習慣,一旦有突發情況,兩國海軍合作起來比較便利,北約也是這樣演練的。
俄新社報道稱,實兵演練地點彼得大帝灣複雜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鍛煉兩國海軍。王亞男認為,在彼得大帝灣演習可以使中國的艦隊感受和適應在高緯度海況下作業,這是在自己家門口很難感受到的。更深層次來說,這種交替主辦的演習模式也加大了雙方合作的實際效果。
科目設置與兵力編成有深意
王亞男認為,聯合防空、聯合護航以及實際使用武器對海、對空目標射擊等科目都是非戰爭狀態下,海上力量運用最多的模式。突破潛艇威脅區是更深層次的合作,這種科目的演練需要接近戰爭的環境。對於此次兵力編成,一名中國專家認為,已經接近進行奪島戰的實力了,雙方有水面艦艇、艦載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以及特戰分隊。特別是特戰分隊,既可以進行反恐,也勝任小規模的島嶼作戰,但中俄有意沒有派出更具奪島戰標誌意義的登陸艦。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