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明知道是“贋品”,官方依舊大力扶持,凸顯了當地政府追求政績的衝動。當各城市開始競爭“文化軟實力”時,博物館的建設分明也是一種政績。現實中,一些地方甚至喊出了建設“博物館城”的口號。有數據顯示,2011年一年之內,我國登記在册的博物館增加了500多座,博物館泛濫成災,究竟是在“展文物”還是在“要政績”,不言自明。
奇葩的冀寶齋博物館成了一部活脫脫的鬧劇,而它呈現出了更多沉重的內容。舉著文物的旗幟,打著博物館的幌子,挑釁著公眾的智商,還硬生生把未成年人“綁架”進來。這樣一座假冒偽劣博物館,如何向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當它獲批為“省級科普基地”時,不知道審批部門有沒有想過會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而那些未被曝光的“贋品博物館”,就這樣處於監管盲區,任其恣意生長麼?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