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央日報網路報的評論文章指出,綜藝節目中有一項整人遊戲,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中放置動物,然後要藝人伸手進去辨別。幾乎沒有一個藝人在伸手進去時,不心懷恐懼,甚至尚未觸及動物即驚聲尖叫。這個現象說明了人類對無知事務的恐懼。很多人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恐懼,也是出於無知。
一般人無知,情有可原,可是出版界大老實不應如此,他至少應該了解兩岸出版與印刷業的狀況。我們只想舉出三個事實,供讀者參考。第一個事實,大陸的印刷業早就對台灣開放了,而且有些業者還可以獨資經營。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岸反而不對等。這一次台灣開放印刷業,而且加了附帶條件,只限投資現有的印刷業,而且持股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第二個事實,就像印刷業者自己所言,台灣有7,600家印刷廠,競爭非常激烈,利潤非常微薄。這個現象說明了,台灣的印刷業不是資本密集的產業,大陸資金多也不見得有用,甚至有業者說,弄得愈大,死得愈快。請問這位大老,您真的以為大陸會對台灣的印刷業有興趣嗎?即使來了一、二家,台灣印刷業真的會哀嚎遍野嗎?
第三個事實,大陸的出版業是高度管制的行業,對全世界都不開放。這位大老主張出版與印刷綁在一起,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對大陸來說,台灣的印刷業市場和大陸的出版業利潤怎麼可能相提並論。要求出版和印刷綁在一起的想法,根本昧於事實。這一次政府爭取到大陸同意簡化台灣圖書進口審批程序,建立綠色通道,已是為出版業盡了力。
從以上三個事實來看,印刷業的開放,基本上是屬於名義上的開放,它看起來像一條蛇,實際上是草繩。現在是一個透明箱子放著一根草繩,請問這位出版界大老:您伸手進去還是會怕嗎?
我們把該評論文章的全文轉述如上,因為這一篇文章很尖銳,也很生動,說清楚了原因。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持反彈態度的人大約分三種:第一種是具有極端意識形態的人,逢中必反,逢兩岸合作必反,對於服務貿易協議,不管是不是對台灣好,都要反的。這一種人,沒有道理可講。
第二種是懷有個人私利或者集團私利的人,希望通過吵鬧來獲得更大的私利,達不到目的絕不罷休。這種人也未講道理。
第三種則是不明就裡的人,誤解很深,也不見得聽得明白或者願意聽。因此,講道理也一時難於起效。
在台灣,這三種人相加就不是小數目,匯集在一起就有很大的反製作用。因此,馬政府不可以無動於衷,大陸也不可以不高度重視。總之,兩岸都不可不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