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在美國洛杉磯,民衆走上街頭參加抗議齊默爾曼被判無罪的游行活動 |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美國協警喬治.齊默爾曼槍殺黑人少年特雷翁·馬丁一案因齊默爾曼被判無罪,在美國各地引發抗議示威活動,洛杉磯、奧克蘭等加利福尼亞州城市15日晚發生打砸事件,至少14人被捕。
這起槍殺案究竟是一起種族犯罪還是單純的刑事案件,各方眾說紛紜。是利用這一案件煽動仇恨謀取政治利益,還是以此為契機推動社會和解,美國政治與社會領袖的抉擇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此案將把美國社會引向何方。
餘波難平
馬丁案13日深夜在佛羅里達州宣判。從當晚起,加州出現零星暴力事件。而在東海岸,紐約等地也相繼發生示威活動。
示威活動隨後愈演愈烈。據《洛杉磯時報》報道,15日晚,在加州洛杉磯南部的克倫肖,上百名示威者從一個和平示威活動中分離出來,開始打砸路邊車輛、破壞附近房屋窗戶,甚至有人放火和攻擊行人。在加州北部的奧克蘭,示威者阻斷880號州際高速公路。暴力事件發生後,洛杉磯警方緊急調集約350名警察驅散示威者,並逮捕其中14人。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主席本·傑勒斯14日在網上發起簽名請願活動,要求司法部對齊默爾曼展開民權訴訟,這一活動至16日下午已吸引超過50萬人簽名。面對壓力,身為非洲裔的美國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15日說,他對此案引出的各種關切感同身受,司法部正在對這一案件開展調查。
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政治“基本盤”。因此,奧巴馬政府面臨的政治壓力可想而知。案件判決後,奧巴馬沒有像去年案件發生後不久那樣講出“我如果有兒子,他和特雷翁應該很像”這種感性的話,只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希望各界保持冷靜。
法律專家認為,要證明此案是一起種族仇殺難度極大,僅僅證明齊默爾曼因馬丁是黑人而跟蹤他並不夠,必須毫無疑點地證明齊默爾曼是因為馬丁的種族而開槍打死他,而佛羅里達州檢察官甚至未能在刑事審判中向陪審團證明前者。
<nextpage>
意見分歧
此案從一開始就被罩上一層種族色彩:一名手無寸鐵的17歲黑人少年,2012年2月26日晚七八點鐘在自己父親女友居住的小區內走動,沒招誰惹誰,就因為“形跡可疑”,就遭到無端跟蹤,最後死於非命。抗議者認為,不論扭打中誰先動手,齊默爾曼沒必要不問青紅皂白下死手,要說這件事背後沒有種族因素實在難以取信於人。更何況在美國,執法部門有意為難非洲裔的情況並不罕見。
但齊默爾曼最終還是獲判無罪。在15日晚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匿名專訪時,本案陪審團成員“B37號陪審員”說,6名陪審員一致認定,此案沒有種族因素,齊默爾曼開槍時的確認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這名陪審員認為,齊默爾曼“心不壞,對小區內發生的種種犯罪有些太著急,太想抓住肇事者,結果行為失當”。
關注審判全程的人會發現,齊默爾曼本身是白人和拉美裔混血,他的家人、朋友說他曾做過義工幫助少數族裔。而事件本身的情況也與一些媒體報道大相徑庭。
例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曾播放剪輯過的齊默爾曼報警電話錄音。在這一錄音剪輯中,齊默爾曼說:“這個人看起來形跡可疑,他看上去是黑人。”而事實上,齊默爾曼說的是,“這個人看起來形跡可疑,好像吸了毒,天在下雨,他還在東張西望”,接線員隨後問此人的種族,齊默爾曼回答“他看上去是黑人”。
除此之外,大量美國媒體反復使用的馬丁照片實際上拍自他12歲時。而根據驗屍報告,馬丁身高1.8米,體重72公斤。
種族傷疤
分析人士指出,馬丁案看似一起簡單的刑事案件,但其持續發酵的背後卻顯露出美國社會巨大的種族傷疤。正因為有種族裂痕、種族歧視和種族不公的存在,才使得各種充滿仇恨、誤解和惡意的言行得以擴散。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一份研究結果顯示,至少在經濟層面上,美國種族之間的差距近年來不斷擴大。這份研究顯示,2009年美國白人與拉美裔、非洲裔等少數族裔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至20多年來的最高水準,白人家庭凈財富中間值相當於拉美裔的18倍和非洲裔的20倍。一些涉及不同種族的殺人事件更像不散的幽靈,加深著隔閡。例如2006年紐約警察射殺黑人青年肖恩·貝爾事件,貝爾當時沒有帶槍,但5名警察卻對他駕駛的汽車開了超過50槍。
作為一個多種族、多民族國家,美國的種族裂痕擴大或許能讓一些人得利,卻會讓大部分民眾遭殃。馬丁案到底會造成什麼後果,可能關鍵在於相關方如何引導。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認為,美國社會應抓住這個機會,就此案涉及的各種複雜問題展開坦誠的討論,以理解和同情來對抗分裂與混淆,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徹底消除導致這些悲劇的錯誤觀點與刻板成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