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新豹:從香港少數族裔感受社會滄桑變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0 01:07:09  


丁新豹(中評社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記者 黃博寧)除了華人,香港還有什麼人呢?。昨日上午香港書展的“本地文化歷史系列講座”中,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以“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葡萄牙人、日本人、猶太人及巴斯人”為題,為聽眾講述少數族裔在香港生存發展的歷史,透過講述,聽者可以感受故事背後的社會變遷。

  故事從葡萄牙裔開始講起,最早的葡人隨英國人遷港。香港開埠後,在澳門已經生活了逾百年的葡萄牙人分兩批來到香港。第一批在1849年因時任澳門總督亞馬驅逐中國駐澳官員,葡人認為澳門形勢不明,隨遷至港;第二次遷徙則是因為颱風。丁新豹介紹,由於葡萄牙人懂英語,識講廣東話,可以和華人官員溝通,因此得以重用。但因為當時香港已是英國殖民地,出於種族原因,葡人雖在政府各部門都有職位,但都是“二把手”,無法再升。

  兩次遷徙後,在港葡人數量大大增加。據丁新豹提供的統計數據,到1891年,在港葡人數量達到2089人,比1881年上升了11.77%。丁新豹介紹,有研究認為,葡萄牙人與其他歐洲人不一樣。早期的葡萄牙人來香港工作,具體反映在人口統計的男女比例懸殊上。但很快,葡萄牙人就在香港定居下來,形成社區。由於早期從葡萄牙前往澳門的單身漢娶了中國、日本、菲律賓等血統的女子,導致這些“東方葡人”說著一口融合了葡萄牙語、廣東話和其他語言的“土生葡文”。

  在一次人口統計的235個葡萄牙裔家庭中,每個家庭生育子女3.9人,每段婚姻存續期間13.56年,超過英國人的1.9名及9.25年。有學者認為,這或許與葡萄牙人信天主教有關。因為信仰,中環一帶的聖母無原罪教堂、尖沙咀玫瑰堂、跑馬地聖馬嘉烈堂都與葡裔族群有密切關係。到19世紀末期,有華人掌握英語,葡萄牙人在香港優勢逐漸消失。在1913年,一戰前最後一次人口統計中,在港葡人總計3198人,主要分布在中環、尖沙咀、油麻地一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