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美國聯合兩栖攻擊艦隊練奪島戰。(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人民網消息:7月19日上午10時,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12美國軍力評估報道》(民間版)和《2012日本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
在闡述釣魚島問題時,《2012日本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中稱,總體看來,日本的“涉釣”軍事對策,大致分為三個程序和步驟來實施:第一步是使用海上保安廳這一准軍事力量打頭陣並全力把控局面,第二步是加快出動自衛隊應對局部中低端武力衝突的準備,第三步是竭力確保衝突失控升級情況下的美軍介入和馳援。與此同時,日本還以平時不斷強化和展示日美軍事同盟的有效性來威懾和嚇阻中方動武並作為以上三個步驟實施的政策支持。
日本當前涉釣軍事態勢的生成背景,縱向是其“西南防衛”政策演進的歷史積累,橫向則是美國“重返”下的日美“動態防衛合作”有關。這其中,隨著2012年春夏之後釣魚島爭端的激化,野田內閣特別是安倍內閣執政後,在對華島嶼爭端上加重了武力對峙和抗衡的取向,大大加快並拓展了針對西南的軍事部署、裝備更新、演習訓練和設施營建。這些舉措具體包括推動日美針對西南的“動態防衛合作”、進一步擴充那霸基地的F15戰鬥機部隊、考慮將下地島機場轉化為軍用、在沖繩常駐E-2C和E-767預警機、研究在西南或其他地區部署第二部X波段預警雷達(日美於2013年2月原則上決定將部署地點選在京都)、推動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南》、利用朝鮮“導彈危機”反覆演練“愛國者-3”型導彈布防西南諸島、探討購置AAV-7水陸兩用戰車以及引進並部署“魚鷹”戰鬥運輸機、醞釀成立日本版海軍陸戰隊等。
在此基礎上,安倍還進一步指示防衛省等有關部門立即著手提前修改2010年版“新防衛大綱”和“新中期防”、制定整合海空三軍力量遂行奪島作戰任務的“綜合防衛戰略”、研究引進部署美國“全球鷹”偵察機加強對釣魚島監控、海上保安廳增建10艘千噸級巡視船、改組那霸海上保安部機構並成立由600人和12艘巡視船組成的“尖閣專屬部隊”等等。這些舉措被日本媒體解讀為旨在加強對釣魚島的警戒監視以及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日本這些舉措,雖然未必意味著就是為了要向中國尋釁開戰,卻無疑大大增加了爭端局面的複雜性和危險性,並容易導致擦槍走火的突發事件而使事態升級和失控。
報告稱,2012年度,日本安全防衛政策通過以上三大反面顯現的嬗變動向和演進趨勢,對地區戰略平衡和中國安全環境來說是一種“負能量效應”。“國防正常化”常被日本解釋為內政問題,然而其具有特定歷史經緯並在右翼思潮和狹隘民族主義指導下的這種“正常化”,卻是不得不令世人關注和擔心的。它在國家政治領域,體現為一條推動修憲、擺脫“戰後體制”以便為發展軍力和對外動武實施鬆綁的“正常軍事國家”路線:它在對外關係領域的延伸,則體現為一條推動保守親美以及加強日美軍事同盟、以渲染中國威脅並以“防華”和“制華”為主要目標的“武裝崛起”戰略。並且,這條路線所帶有的越來越多的軍事成分,是愈加明顯地以圍繞防範和制衡中國這個主線而展開的,是造成中日安全關係陷入困境的主動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