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隨著本屆G20會議將各國的主要目標從“削減赤字”轉移到了“經濟增長”,許多國家又開始習慣性地將中國當作“火車頭”。而近期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讓不少歐美國家心存擔憂,他們甚至提出希望中國採取積極的刺激措施提高中國經濟增速,以此來帶動其他國家經濟復甦。
對此,中方嚴詞拒絕,稱不會為了提振全球經濟而盲目對本國經濟進行各種刺激。
樓繼偉表示:“儘管今年國內經濟增速按GDP算沒有去年高,但新增就業超過去年,服務業發展情況也不錯。”所以這次會上,其他的財長都很擔心,很期望中國經濟是不是能增長得再快一點。“我告訴他們,你們別想。你們的功課要自己去完成”。
樓繼偉的表態也得到國內專家一致好評。“中國不會像2008年那樣推出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政策。下半年努把力,7.5%的GDP增長率沒什麼問題。”石建勛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他同時指出,中國之所以被要求推出財政刺激政策,是因為“經濟增長”已經取代“債務危機”成為全球經濟最關鍵的問題,但各國尚未找到經濟增長的“良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約翰.羅斯義則更明確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將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就算是調整結構、經濟轉型等重大事件也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因為調結構和穩增長是可以同時做到的,並不像許多人分析得那樣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財政政策——“討論激烈但無結果”
儘管已經下降至次要位置,但財政問題仍然在G20會議上引發了較激烈的爭論。德國仍然堅持財政緊縮,而美國關心短期增長,俄羅斯仍然堅持財政穩固具有優先性,經濟增長並不會在債務繼續增加的時候迅速出現。韓國也認為在尋求經濟增長點之前,結構性改革、財政整頓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先決條件,相信大多數發達國家認同進行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頓的必要。
儘管財長們強調財政政策的重要性,而且公告稱,此次會議在研究“可靠的、大膽的、具體到國家層面的”中期財政策略問題上取得進展,但並沒有實質性的方案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