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 各國陷內亂
作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埃及在民主演變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惑和迷亂,對中東地區將構成深遠的影響。埃及歷史上第一個民選政權的轟然倒台,?實讓世界各國的民主愛好者們目瞪口呆。備受世人擁戴的民主制度,在埃及這個試驗場展示出其猙獰的一面:享受了“阿拉伯之春”帶來的公民盛宴和民粹主義狂歡,國家正步入政治寒冬。感到危在旦夕的不僅僅是某個政治團體或政治領袖,而是整個社會。埃及人現在奢望的不再是一個民選的政府,因為國家經過民主的折騰,正面臨生死抉擇:它還會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嗎?它會不會步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後塵,再次被民主的驚濤駭浪吞沒?
對世界各地的民主發展總是讚不絕口的西方媒體,對於埃及的民主災難,終於做出了遲來的深刻反省。作為西方輿論標杆的《紐約時報》,日前發表了題為“民主在埃及可行嗎?”(Is Democracy Possible in Egypt?)的社論。這種痛定思痛的思辯,不論是在民主傳統根深蒂固的西方還是在嚐試實踐民主的國家和地區,都顯得非常必要和及時。民主作為普世價值飽受溢美之辭,可謂“萬千寵愛於一身”。對它的質疑甚至否定,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氣。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對埃及變局的態度耐人尋味。奧巴馬總統吞吞吐吐,避免把事件定性為“政變”。如果美國真的是民主的堅定捍衛者,那麼任何民選政府被轟下台,都應予以強烈譴責。但白宮此次卻選擇保持沉默,或閃爍其詞。這無疑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即華盛頓永遠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如果有必要,民主和自由也可以棄之如敝履。
民主非萬靈 不能脫實際
為充分說明筆者的觀點,我們不妨將目光轉向敘利亞,另一個“阿拉伯之春”的受害者。據聯合國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兩年內戰使敘利亞的失業率暴增五倍,貨幣貶值到隻剩動亂前的六分之一。近七百萬居民(相當於香港的總人口)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香港應該透過阿拉伯國家的經驗,看到民主的本質和利弊。“民主不是萬靈藥”聽起來雖像老生常談,但筆者還是覺得有必要警惕一些政客和學者的花言巧語。任何國家和地區,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實踐民主理想, 否則有可能帶來嚴重社會後果,甚至國破家亡。在一些國家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西方民主僅可作為參考,不能盲目效仿,更不能全盤照搬,這樣我們才能在民主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楊 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