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也有受益者。只要中國成功做到了刺激消費並轉而逐步壯大服務產業,生產供中國消費的其他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將因此獲益。
裕信銀行(UniCredit)的安德烈亞斯•雷斯(Andreas Rees)指出,雖然今年德國對中國的汽車出口已經有所下滑,但主要原因在於需求暫時受到抑制,因而很可能只代表了整體上行趨勢中的一個停頓,而非趨勢的逆轉。他表示:“設想中的中國經濟向消費傾斜的再平衡,應該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家庭對於汽車的需求。”
文章說,在這條經濟結構再平衡的道路上存在一定風險。在消費接過主要增長引擎的接力棒之前,中國的投資規模可能有所下降,進而導致增速放緩惡化為中國經濟的硬著陸,在這種情況之下將只有輸家,沒有贏家。這種結果是可能出現的,正如IMF每年派往中國的監管代表團所建議的那樣,中國需要大力改革以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
但是否可能出現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各方的共識是否定的。近年來傳統經濟智慧在預測經濟走勢方面一直存在巨大偏差,但幾乎所有人仍然一致認為,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危機將上演由中國擔任主角的第三幕——在此之前第一和第二幕分別由美國和歐元區擔綱主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