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貞昌 |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民進黨想扮演“忠誠的反對黨”角色,應在大陸政策上有所作為。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由於馬政府連連為內政問題所苦,民進黨此刻顯然信心滿滿,自認已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與此同時,黨內高層也意識到,必須搬去橫亙在路上的一塊大石頭,也就是改變民進黨長久以來,在兩岸關係所處的邊緣化地位。
因此,舉辦“華山會議”動機非常清楚:首先是基於選舉考量,民進黨必須為其大陸政策的空泛進行“補白”。在民進黨內部,許多人相信2012年“總統”大選的結果,是因兩岸關係,特別是經濟因素,讓原本預估領先馬英九的蔡英文,最後痛失“總統”寶座。有此前車之鑑,民進黨不願在未來選戰中,眼看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成為魔咒,讓國民黨候選人“躺著都能當選”。
處理自我認同危機
其次是形勢所逼,民進黨必須盡快建立內部共識。中共近年來透過各種管道,大力推動對民進黨的“懷柔政策”。民進黨有人欣喜來自對岸的“關愛眼神”;也有人憂慮中共的“統戰”箭頭正步步指向民進黨的內部堡壘。民進黨高層希望經由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過程,能消除雜音並統合各方的意見。例如,針對這次“華山會議”討論如何處理“九二共識”的問題,民進黨內即出現“憲法各表”、“歷史文化論”,以及“中華民國”認知論”等三種不同的說法,也有人主張不必隨“九二共識”起舞,即不需提出任何替代方案。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文章認為,民進黨想扮演“忠誠的反對黨”,要在大陸政策積極有所作為,關鍵是必建立新戰略和戰術思維。
談戰略思維,首先就應思考如何處理“自我認同”的危機。以台灣目前的處境,其中涉及的是“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三個層次。解決自我認同危機才能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才能使大陸政策符合國家的整體發展目標。至於戰術思維,則是涉及“如何而戰”的問題。民進黨受限於台獨基本教義的掣肘,因戰略目標的搖擺而使其無法面對現實,無法在戰術上創造靈活運用的空間。面對問題,自然出現“為反對而反對”的即席反應,諸如“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甚至“逢九二共識必反”皆是。
不止扮演反對角色
無論從政黨政治或國家整體利益考量,我們期待“華山會議”能讓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論述脫胎換骨,改變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扮演的角色。民進黨政府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不愧是華山會中的“武林高手”。他在會議結束前的簡短結語,點出了民進黨未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民進黨大陸政策主張除了取信於對岸和國際社會外,更應思考如何取信於台灣人民。從這個角度看,難道ECFA和服務貿易協定對台灣一無是處?民進黨能夠扮演的角色,難道只是反對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