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月25日至27日先後訪問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三國,這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半年多來,第三次訪問東南亞地區,也是在其所領導的執政聯盟贏得參議院選舉之後的首次出訪。
浙江日報刊文稱,行前,安倍在機場向媒體強調,此次出訪的目的在於“汲取東盟的活力用以促進日本的經濟重振”。但從其出訪期間的言行來看,此次東南亞三國之行還是一手推“經濟外交”、一手搞“價值觀外交”。日本各大媒體紛紛表示,安倍此次出訪帶有強烈針對中國的意圖。
然而,專家分析,根據東南亞各國對日本的實際反應看來,安倍這種“遠交近攻”的策略難以奏效。
拉攏菲律賓
提供10艘巡邏船
當地時間27日,正在菲律賓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舉行會談,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兩國海上合作。安倍晉三同時表示,日本將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提供10艘巡邏船。
安倍宣佈日本會以優惠貸款為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提供10艘巡邏船,繼續支持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能力建設。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稱,此舉意在幫助菲律賓建設一支能與中國相對抗的海上警備力量,以保持日本在南海的影響力。
安倍還提出了加強日菲兩國關係的四點建議,包括共同發展經濟、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加強對棉蘭老和平進程的援助以及促進兩國民間交流。
主打經濟牌
擴散“中國威脅論”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介紹安倍此次出訪目的時稱,“東盟各國的經濟增長極為顯著,此次出訪的主要目的是以經濟關係為中心深化合作”。
儘管如此,安倍每到一處都不忘提及區域內的領土爭端問題,稱“中國是日本的重要鄰國,亞洲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期盼與中國能夠舒適自在相處”。
泰國媒體評論稱,安倍此訪意在利用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憂慮,擴散“中國威脅論”,並利用釣魚島主權爭議,爭取美國的全面支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亞洲項目負責人李明江2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安倍此次出訪東南亞有多重目的。首先,日本希望進一步加大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其次,從安全角度來看,中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存在領土爭端,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疑慮有所增加之時,日本趁機加強與這些國家在安全領域的關係撈取政治好處;第三,從經濟方面來看,日本希望進一步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關係,推廣“安倍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