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斃拉登事件發生後,一些印度高級軍官甚至表示,希望能像美軍那樣長驅直入巴基斯坦境內捉拿恐怖分子(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日前,一份長達336頁的內部報告在半島電視台網站上曝光,將世人帶回到兩年前擊斃恐怖大亨本.拉登的驚悚之夜。
《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報告由巴基斯坦政府指派的“阿伯塔巴德”委員會完成,是迄今關於拉登在巴逃亡、匿藏、死亡經過最為詳盡的一份情況匯集,其主旨雖為反思巴政、軍、警、情各部門的失誤,但從中也有不少對當前各國反恐鬥爭的重要啟示。
啟示一:反恐既要整合資源,也要合理分權
“9.11”事件至今,各主要國家大多整合執法和情報資源,成立了反恐專業部門甚至跨部門的牽頭協調機構。《報告》披露,一直以來,巴雖擁有8家執法和情報部門,但鑒於軍方的特殊地位,加之實力又最強,因此,三軍情報局“當仁不讓”擔當了反恐行動的“總負責”,並憑借一系列赫赫戰績成為國際反恐鬥爭的“明星”。但隨著其大權日益獨攬,反恐信息和資源高度壟斷,其他部門的地位卻日趨“邊緣化”,能力建設極大滯後,積極性嚴重受挫,即便巴內政部情報局這一重要的職能部門,“在反恐問題上已淪為一個不比郵局強多少的機構”。從某種意義上說,釀成拉登匿藏巴境內近10年的重大失誤,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啟示二:反恐既需專業部門主導,更離不開全社會廣泛參與
執法和情報等專業部門無疑是反恐的“主力軍”,在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由於恐怖主義成因複雜,往往涉及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因此,做好反恐這一系統工程,離不開各部門和民眾的廣泛參與。《報告》披露,拉登的保鏢不僅在阿伯塔巴德這一軍事重鎮用假身份證購買了建房土地,而且違章修建了高牆,還違規裝了4個獨立的電錶和燃氣管道,接連逃避了稅務、城建、人口管理部門和電力燃氣公司的審查,6年間從未引發周邊鄰居的任何懷疑。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棟曾住有27個人的樓房,在當地政府的統計表上,居然顯示“無人居住”。而反觀美歐一些國家,大眾的防恐意識就比較強,近年來一些涉恐大案要案的偵破都離不開民眾提供的舉報線索。
啟示三:反恐既要重視國際合作,更應堅持“以我為主”
《報告》披露,“9.11”事件後,巴美兩國建立起涉及情報和執法部門的聯合反恐機制,並聯手抓獲過諸多“基地”組織的頭目和骨幹。在追捕拉登問題上,雙方也曾有過密切合作,但更多的是美在提供情報。出於對巴不信任感的加深,美自2005年後開始向巴封鎖有關拉登行蹤的情報,只在2010年提供過4個電話號碼要巴協助監控,但未告知機主係拉登信使這一真實情況,始終將巴蒙在鼓裡。不僅如此,美還暗中加大了向巴境內派遣特工並在當地實施偵察活動的力度,也未能引起巴的警覺。而與此同時,巴三軍情報局卻沒花更多的力氣搜尋拉登,想當然做出了“即便活著,他也只會躲在阿巴邊境部落區”的判斷。為此,《報告》指出,中情局雖有先進的情報偵察技術,但三軍情報局“是在自己的地盤上行事,理應對發現拉登有更大的優勢,不應被美方的信息封鎖而癱瘓”。當前,恐怖活動早已不限於一國一地,打擊和防範確需各方的通力合作,但若偏離以我為主、平等合作的原則,勢必會引發很多尷尬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