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好好讀書,相當於找份好職業。”高校錄取正在進行時,不少報考廣東高校的“准大學生”、“准研究生”、“准博士”們研究獎學金方案後“互相勵志”。有考生掐指一算,只要“術業有專攻”,的確幾乎相當於找一份高薪工作。
現象分析:
體現對學術的偏重
國內高校用獎學金搶優秀生的戰略,至今已有較長歷史。2006年,香港高校進軍內地,以上十萬元的“高額獎學金”吸納人才,清華有負責人表示,計劃次年即調整獎學金政策。隨後,高校們紛紛上升獎學金數額。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後,獎學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額度提升,且在學術方向上對本科、研究生進行了更強的引導。劉先生2003年畢業於暨大本科,在他印象中,當時本科學生拿獎學金基本都是靠期末考試的成績。而今天,相關政策更體現出學術研究、學術成果的偏重。
研究生:
2014年起獎學金看漲
中國科技大學來穗招生組介紹,考到該校研究生的,可以獲最高獎學金15萬元/年。該招生組介紹,研究生將被收取學費,不過學校建立了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確保學術型研究生100%“相當於享受免除學費”。據悉,最高獎學金達到15萬元/年。
暨大也出台政策重獎研究生治學,研究生高水平科研論文獎勵計劃尤其惹人注目。學生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CELL》、《NATURE》、《NEJM》、《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獎勵研究生20萬元/篇;自然科學類發表在A1類區的論文,獎勵研究生5萬元/篇;人文社科類發表的A1類論文,獎勵研究生5萬元/篇。
在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及獎勵計劃中,獲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獎勵論文作者3萬元/篇,獲得國家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獎勵論文作者20萬元/篇,同時獎勵導師同等獎金。
博士生:
可進入高薪一族
今年開始,廣州大學大幅提升博士研究生待遇,廣州大學的優秀博士研究生一般可以拿到近5萬元的年獎學金。
暨大更厲害,今年博士生招考培養“新政”:入學最高可拿50萬元資助。記者獲悉,今年開始,暨南大學推出“菁英學子”計劃與“卓越導師”計劃,以激勵師生互動,共創學術科研共同體,靜心研究。其中“菁英學子”計劃面向博士研究生分別設立了“優秀博士研究生攀登計劃”、“研究生高水平科研論文獎勵計劃”和“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及獎勵計劃”三個子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學業優秀的博士生若能獲得三個項目的資助,除全免學費外,可獲得16~50萬元的經費資助。同時,還可獲得出國訪學、參加國際會議及與世界一流大學聯合培養的機會。
“如果書讀得好,平均算下來,一個月有1萬元的資助獎勵,比教授工資還高了。”
本科生:
入學高分可獎
四年都有獎學金競爭
在廣東高校中,普遍都設置有數目不少的獎學金,如普通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以及各種名目的特色獎學金。如果保證“穩定高昂”的成績,每年的獎學金,就是高分學生的固定收入,收入不比做兼職少。
還有未入學就拿獎學金的。如今年暨大招生對省內外的省級總分狀元和單科狀元分別獎勵40000元和10000元,對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奧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分別獎勵20000元、15000元、10000元。
學生:不用兼職可專注研究
從暨南大學本科畢業已有十年的何傑說,學校可以高薪聘請教授,自然也應該重獎優秀學生。他認為,“獎學金拿得多,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研究,而不用去兼職。所以不要大驚小怪”。
公務員劉旭南認為,對於高獎學金政策與學生“類職業”待遇,他認為這可能形成一個價值導向,即治學和收入直接掛鈎。“大學生心智和價值觀其實還不成熟,直接用金錢激勵,有負面影響。”
高校:博士應是“類職業”
高校方高度贊同重獎學生。廣州大學表示,博士應該當做“類職業”來看待,其身份應是科研助手。
暨大表示,重獎之下,也會嚴把“出口關”,今年不但提高對博士的補助和獎勵標準,同時提高博士學位授予標準。如人文社科類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須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學生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類期刊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
儲朝輝:招生理念無可厚非
“高校用哪種方式來招生是高校的選擇,其他人的評論都是多餘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輝認為。
他舉例說,在美國的高校分為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兩種,對於公立高校來講,用高額的獎學金來吸引高中畢業生的方式很少,而對於私立高校而言,用發放高額獎學金的方式來吸引高質量高中生的方式則很常見。“高校以何方式來招生,擁有自主決定權。”
北大:2008年退出“狀元”爭搶
2008年開始,北大就退出了名校間對“狀元”招生的爭搶。儘管當年,北大投入1000萬用於新生入學獎勵,總額是2007年的5倍,最高獎學金從2萬元提高到5萬元。但獎學金由按成績發放改為申請制。北大招辦主任秦春華痛批獎學金“收買”高分生的做法,並承諾不再發布任何有關各省市自治區狀元及前十名等所謂體現招生“政績”的數字。
(來源: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