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從廢核遊行、大埔抗爭到聲援洪仲丘行動,公民力量正以新的語言及表現方式,不斷地串聯蓄積能量、再擴散開來,已經儼然成為一種跳脫藍綠、超越黨派的新社會運動,可稱為“社會運動2.0”,代表台灣民主的轉型。
中國時報的文章指出,儘管這幾波社會運動,不滿政府的情緒高漲,在野黨也沒因此“割稻尾”坐享其成。當政治力量被徹底邊緣化,也是另類的政治啟示錄:公民展現自我覺醒與不信任政治的兩種思維。
文章認為,畢竟,當人民自力救濟上街,發起“公民抗暴”行動,朝野政黨卻還在忙著政治算計、衝突對決,“國會”殿堂上演猶如“小學生”吵架般,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謬離譜戲碼,不僅無法擴大社會支持基礎,距離人民愈來愈遙遠。
我們認為,台灣政黨政治的惡質化讓人民越來越難於忍受。大規模俄民眾聲援洪仲丘行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但是,台灣的新公民運動,是不是與政治結合,產生了變種?這是需要密切關注的。
日前逾25萬名身穿白衣群眾,自動自發走上街頭抗議。人潮不斷地從各地湧進凱道,對政府發出討公道、要真相、爭人權的公民怒吼。對此如何評價,恐怕要有新的認識。馬政府及軍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是一個誘因。但是,幕後政黨有無操作,怎樣操作,相信又是一個原因。
這樣子的公民運動是不是一種新的社會運動?如果是,對今後台灣的政黨政治、選舉政治有何嚴重的衝突?這是需要全力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