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發展”論壇現場(中評社 黃博寧攝) |
第四是迎神賽會。閩台期間信奉的鬼神有好幾千,每年都會有很多迎神賽會。這一活動也自古就受到很多批評,一方面是因為其浪費錢財,另一方面也是會發生衝突和械鬥。但這些負面的現場不是主流。迎神賽會從精神角度,可以滿足善男信女的精神需求,能夠凝聚社區力量,強化宗教信仰的觀念。這也不是簡單的“浪費”就能概括的。它的核心價值,就是族群的認同感,維繫正常的社會秩序。
第五就是進香謁祖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部份。資料顯示,90%以上的台灣民眾都信奉各種各樣的神明,這些神明80%來源於福建。所以他們要定期來福建進香,這個習俗一直延續下來。改革開放之後,來進香的人數飛速增長。祖廟在古今中外都是不可取代、不可更替,來大陸進香也是宗教感情的一種宣洩,不能因為政治原因就橫加干涉。它追求的是群體族裔的進一步升華,也會出現文化的認同。
最後,林國平表示,閩台民間習俗是歷史的產物,是閩台人民共同的歷史產物,儘管其中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它也體現了人類的價值觀,反應了古人的喜怒哀樂,包含了一些科學的因素在裡面,所以它包括了古人、甚至是部份今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並且敬畏之,珍惜之。在這個基礎上,去發掘它的文化內涵和現代價值,並賦予新的文化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