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埃及變成了多國活動的大舞台。話可以說得更直白一點:這個舞台上的國家無不是在努力分得一杯羹。這種說法讓人覺得有些悲哀,可是面對埃及這個阿拉伯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國家、面對這個國家現有的亂局,難免會讓有些國家看到機會而蠢蠢欲動。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分析文章稱,近日來,美國、歐盟、阿拉伯國家代表紛紛前往埃及,外交斡旋活動一場接一場,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從幕後走到了台前的美國。
最新進入埃及的美國代表是參議員麥凱恩和格雷厄姆,他們5日抵達開羅,任務是為期兩天的談判。在他們之前,是自埃及軍方解除穆爾西職務以來第二次出現在埃及的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當然,期間還少不了來自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的電話。
文章表示,按照白宮發言人卡尼的說法,美國斡旋的目標是淡化衝突,避免進一步暴力,同時協助建立一個包容的民主進程,幫助埃及成功過渡。
不過,相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美國的“客觀公正”不過是種政治正確。穆爾西“被下台”之初,美國含糊其辭,想方設法避免“政變”一詞。之後,國務卿克里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稱“埃及軍方是在恢復民主”。人們實在很難不把這一微妙的變化解讀為美國的立場是在向埃及軍方靠攏。
在當前的埃及大舞台上,活躍分子除了美國之外,非3個海灣國家莫屬了。阿聯酋、沙特與科威特,在穆爾西“被下台”以後,承擔起了為埃及提供巨額金援的角色。7月9日,阿聯酋表示,將向埃及提供30億美元援助,其中10億美元為贈款,20億美元則是存在埃及中央銀行的無息存款;同日,沙特也宣佈向埃及提供包括10億美元贈款、20億美元無息存款以及價值20億美元石油在內總值為50億美元的援助;科威特則承諾提供價值40億美元的援助。
文章說,埃及經濟近年來一直面臨發展停滯的困局,政府則面臨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外匯儲備不斷減少等一系列難題。穆爾西的“被下台”歸根到底與埃及經濟困境脫不開幹系。如今,對於遲遲無法拿到IMF貸款的埃及而言,這筆超過百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無疑是雪中送炭。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亂局中,有些國家精神抖擻蜂擁而至,摩拳擦掌努力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對於動蕩中的埃及而言,如何做出正確決策,選擇正確方向,真的是迫在眉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