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 |
中評社台北8月11日電/為促成國是會議,蔡英文願意見馬英九,但在民進黨中央丟出停建核四的前提後,原本未預設前提的她,只好配合黨的步調。蔡雖未把“預設前提才見面”的話說死,但朝野互信基礎薄弱,這些前提恐使雙英會或朝野領袖會談破局,讓朝野和解難上加難。
中國時報今天特稿說,由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表面上是社會公民的集體參與,若要化作具可操作性的政策主張,也不能沒有政治部門參與。其中,在野黨能否捐棄成見共同加入,將是國是會議得以召開的成敗關鍵。
蔡英文以民間身分提出國是會議的構想,但她身為民進黨上次“總統”大選候選人,如今國是會議的主張若連民進黨中央都無法整合,更遑論與其他在野黨尋求共識了。
只是,她為了整合民進黨中央,提出停建核四的訴求,卻可能導致馬政府就此收手。也就是說,提核四與不提核四,蔡似乎陷入父子騎驢的兩難;最後她選擇呼籲馬英九先展現誠意停建核四,卻未將此列為與馬會面的前提,顯然是企圖在兩難中尋求折衷之道。
然而,若雙英會後,馬還是不願停建核四,而蘇又因此不願見馬,那麼國是會議是否遙遙無期,朝野和解更恐將束之高閣?核四存廢問題,應該是國是會議或朝野對話的重要議題,如今民進黨卻把它拿來當前提,不僅無助社會對話和藍綠和解,更令人感到“只知要馬有誠意,自己卻沒誠意”。
過去,面對兩岸溝通,蔡英文總是要求對岸不可預設前提,自許為談判專家的蔡英文應該清楚,有時候預設前提就形同是設立障礙,蔡英文既有心要推動國是會議、促進朝野溝通,就不該出爾反爾,反而設下障礙來破壞朝野溝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