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朱鎔基到了上海以後,就遇到了原材料和能源供應緊張的難題,工業亟待轉型。在座談會上,時任上海市紡織工業局局長梅壽椿回憶起,當時工廠千方百計生產優質商品,但是與國際市場“根本見不了面”。朱鎔基到上海後,從各方面了解情況,提出了實行“外貿代理制”,讓工廠與外貿機構一起,直接進入國際市場,極大地調動了工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走出出口創匯新路子。
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永進當時在朱鎔基拍板建立的“一個圖章”機構(即市外資委)工作。在座談中,範永進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外商來滬投資的審批手續繁瑣緩慢。朱鎔基到上海工作後,便對“一個圖章”機構進行了精心構思,這個機構就是上海市外資委,由他親自兼任主任,實行“一個機構、一個窗口、一個圖章”,正式對外開展工作。而正是“一個圖章”機構,將上海推到了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的快速發展軌道上。這一重大舉措和其他措施相配合,對加快上海經濟建設步伐和增強經濟中心城市功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通過總結過去,韓正認為,上海又面臨著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是上海發展的根本出路。“要堅定不移轉變發展方式,我們要痛下決心,堅韌不拔推進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是一個城市永恒的主題,調整及時得當,就會贏得先機和發展更大的空間,反之就可能停滯不前,甚至於不進則退。”韓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