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據悉,持續半年多的LG手機中國區裁員風波已近尾聲。回顧近年來,豈止是LG,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夏普……一系列洋品牌手機廠商在中國紛紛倒下,在國產品牌高補貼率、高性價比的“土狼模式”圍攻下,洋品牌手機“退出中國”的名單逐年拉長。
《成都商報》刊登付克友文章稱,與十年前在以諾基亞為首的洋品牌打壓下走入低谷相反,十年之後國產手機強勢崛起,打了一個翻身仗。雖然蘋果和三星手機的領頭羊地位還是不可動搖,但是其市場份額明顯遭到了中國手機廠商的蠶食。
與國產手機反守為攻,對洋品牌形成圍剿之勢不同,國產奶粉似乎陷入洋品牌兵臨城下的四面楚歌之中。同樣都是中國市場,是什麼樣原因導致兩個行業國產品牌不同的命運?
有人將國產奶粉的困境,歸結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似乎國外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月亮圓。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多手機洋品牌在國產品牌圍剿下節節敗退。第二個原因被認為是洋品牌的營銷壟斷,從縱向限定代理商產品價格,從而獲取壟斷暴利。這個說法也缺乏說服力,因為價格越高,就意味著給競爭對手留下的市場空間更大,形同自殺。而且,像蘋果手機這樣的洋品牌的營銷模式,似乎和一些洋奶粉品牌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事實上,無論是手機的技術含量,還是這個市場的進入門檻,恐怕都比奶粉要高一些,也就是說追趕洋品牌的難度要更大一些。但是,國產手機卻贏得了和國產奶粉迥異的命運。
原因何在?無他,就在於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實際上,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並沒有什麼國產品牌和洋品牌之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許在短時間會受到某種文化因素的影響,但是就長期和整體而言,他們的鈔票總是要購買他們認為值得的產品。國產手機的勝利,在於從技術、質量、服務和價格各個方面逐漸取得了綜合性的優勢,用性價比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國產奶粉的敗局,很大程度上在於,在質量安全事故發生之後,沒有深刻反思,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危機公關,贏得消費者信心,等於將市場空間拱手相讓。就此而言,國產奶粉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向國產手機學習尊重消費者的市場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