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預警,成了現在受災群眾心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在畢雨亭家背後不遠處,一幢小平房的“殘骸”上,吳剛怔怔地站著,眼含淚水。
在上海靜安區一家飯店打工的吳剛今年六月剛剛結婚,35歲才結束單身,對於其父母而言,終將了卻“心病”。不過,吳剛父母嫌路遠,沒有到上海來參加他的婚禮,“原本想明年春節的時候帶著媳婦一起回來補辦,沒想到……”
每年8、9月汛期,吳剛總會給父母打電話。“16日下午5點還通過電話,父母說雨下得很大,屋裡有點漏水了。當時我還琢磨讓表哥過兩天給重新鋪瓦。”未曾想,這竟成訣別。
第二天一早,吳剛便接到電話:“家裡出事了,房倒了。”他趕到浦東機場,買了最早一班飛機回家。“我家離鎮中心醫院就50米,以往受災,父母第一時間會趕去那裡,或許還有救。”不過在浦東機場候機樓,他便接到家裡親戚的電話,父母遺體均已找到。
“按理說,我媽在村裡當了二十多年婦女主任,大小也算個幹部,如果有預警,她不可能不知道啊。”對於一瞬間失去雙親,吳剛幾近崩潰。
記者為此專程向清原縣水務局求證,工會主席鄭海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水務部門每一次都將應急響應命令傳遞下去。甚至,她將每一個時間節點都精確到了分鐘:“11點14分,我們接到省氣象局Ⅱ級應急響應命令;接著,又收到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啟動全省Ⅲ級應急響應的通知。”縣水務局經過簡單會商後,立刻決定啟動縣Ⅱ級響應命令。在向省裡通報的同時,陸續發往各個鎮以及響應成員單位。
“17點35分的時候,我們又收到暴雨Ⅰ級預警,也在第一時間向各個鎮通知。”鄭海霞透露,這一次通知不是十分順利,斷電的鄉鎮因為暴雨已經斷電,傳真無法送達。“這些鄉鎮,我們都通過電話逐一通知。可以說,一分鐘都沒耽誤。”
通知下發到鎮一級後,各地啟動不同的應急預案,鄭海霞告訴記者,各個鄉鎮做法不一,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廣播通知,也有的上門通知。
記者再次向南口前鎮方面求證當日預警信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鎮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當天確實收到了預警信息,“我們也在上午、下午以及暴雨的時候通知了三遍,以前都是這麼通知的。”
|